【农村金融时报】
三峡农商银行 推进农村金融数字化服务
本报讯 记者曹沛原 通讯员陈梦京报道 “用农商银行的扫码付,顾客和我都方便。”2月3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经营农家乐的闫凤娥介绍,她通过“收银宝”已卖出农家腊肉50余万元。
“扫码就能将钱收到农商银行的卡里,咱们卖橙子都用它。”秭归县郭家坝镇农户冀小凌也是扫码用户的受益者之一。
这些变化,都得益于湖北三峡农商银行大力推广的线上收单服务。该行通过减免手续费、扫码返利红包等方式,让利于百姓。目前,扫码商户达25.87万户,单日交易数达到近50万笔。
为推进农村经济信息档案数字化,宜昌全市农商银行派驻730名金融村官进村入组,为农户建立数据化信息档案进行授信评估。截至目前,共为41.57万农户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向其中31.34万户预授信122.95亿元,6.6万户签约用信协议,2.75万户提款用信余额15.67亿元。
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贷跑路多、贷得少、贷得慢的现象,该行推进线上申贷,涉农主体可通过楚天贷款码、手机银行等方式申贷。
据统计,截至1月末,该行存款余额达1225.85亿元,净增98.9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800亿元,贷款净增36.73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610.37亿元,净增28.16亿元。
长春发展农商银行 去年末涉农贷款余额17.35亿元
本报讯 记者田耿文 通讯员李扬报道 近年来,吉林长春发展农商银行立足“三农”完善农贷制度,创新特色产品,拓宽服务半径,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该行制定下发《农户类贷款管理指引》,实行周调度、旬通报、月评比考核;制定农户类、整村授信贷款《尽职免责管理办法》,引导农村客户经理敢贷愿贷;定向定岗招聘新员工,充实农贷人力资源。截至2022年末,涉农贷款余额17.35亿元。
该行扎实推进整村授信工作,打破“单兵作战、逐个攻坚”传统授信模式,打造“网格管理、批量获客”农户线上贷款渠道,完成对接122个行政村、887个行政屯,完成农户信息采集10万余户,预授信金额13.39亿元,线上放款294笔1813万元。
结合农户信贷需求特点,该行推出19个“农贷通”系列贷款产品;创新探索“三权”抵押贷款,以林权抵押形式投放贷款20万元,有力扶持特色农业种植大户;创新运用“活体抵押+信用”“活体抵押+担保”模式,投放农户畜牧业贷款137万元;创新打造农村地区公务员专属信贷产品“工薪贷”,激发乡村消费市场活力。
睢宁农商银行 全力支持春耕备耕
本报讯 记者郝飞 通讯员王宁报道 为切实解决农民春耕期间生产资金短缺难题,满足县域农业生产经营信贷需求,江苏睢宁农商银行将支持春耕备耕当下作为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年初以来,已累计投放支持各类春耕备耕主体1378户,投放资金9338万元,其中谷物种植1361户,投放资金9132万元;其他经济作物种植17户,投放资金206万元。
唐山农商银行 携三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本报讯 记者李美丽 通讯员马兵 刘林报道 2月8日,河北唐山农商银行、河北省联社唐山审计中心、唐山市供销合作总社、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四方正式签订《“供销+信用+5G”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合作协议,唐山农商银行将进一步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畅通便民服务渠道,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综合体”“融合共建综合服务点”等特色工程,打造民生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大乡村振兴信贷支持力度,预计“十四五”期间提供融资支持60亿元,其中提供20亿元普惠贷款,助力农村居民创业致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绿色产业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咸丰农商银行清坪支行 实现信贷投放“开门红”
本报讯 记者曹沛原 通讯员敖辉报道 2023年以来,湖北咸丰农商银行清坪支行紧扣上级行工作部署,群策群力,贷款投放实现“开门红”。1月末,该支行贷款比年初净增2556万元,完成任务计划125.73%;微贷比年初净增2034.78万元,完成任务计划110.11%,微贷户数净增95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