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02月20日 > 总第572期 > B4 > 新闻内容
资中农商银行 以征信赋能打破融资“肠梗阻”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余连斌 通讯员 申孝莉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四川资中农商银行认真做好征信宣传及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以征信赋能打破融资“肠梗阻”,积极推动诚实守信,优化营商环境,提升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质效。

抓信用创评 建良好信用环境

资中农商银行勇担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主力军责任,建立“政府主导、农信主抓、村委配合、农户参与”的工作机制,全面开展涉农信用信息建档评级,将农村信用体系工程建设为助力乡村振兴惠民工程。

为做实“信用三评”,推进农户档案建立,该行以征信信息为基础,按照分级负责,横向对接的方式,由总行对接县金融办、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局等政府有关部门;辖内支行对接镇村两级,加强沟通协调,共享信息资源,将建档立卡、整村授信与信用三评定工作有机结合,推进全面建档、整村授信工作开展。该行还通过走村入户,有效完善了各类主体基本经济档案,评定出信用户及信用户的等级。

该行通过开展“走千访万”“甘露行动”等活动,深入农户,走访园区,以银企座谈、入户访谈等方式了解情况;及时获取最新一手资料,针对信用积累不足的白名单客户重点开展信用培育,以信用救助的方式对信用记录存在瑕疵的涉农经济主体开展针对性信用重建。

截至2022年末,该行成功培育个人白名单客户5942户,发放贷款2893万元;培育企业白名单客户13户,发放贷款1.93亿元。以信用救助方式,解决农户信用问题296户、发放贷款807.5万元,其中脱贫户55户、发放贷款145万元;家庭农场18户、发放贷款406.8万元;种养大户33户、发放贷款1908万元;个体工商户及中小微企业545户、发放贷款5.33亿元。

抓结果运用 助客户便捷融资

资中农商银行强化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延续实施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强化延期还本付息、无还本续贷、支农再贷款、信用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以时间换空间”助企纾困,助民创业。同时有效抓早、抓准营销关键期,在农民工返乡高峰、重要节假日、春耕备耕、生产经营资金集中投入等重要时点以及各行业旺销时段,开展区域性、个性化的专项营销活动,引导客户使用贷款,提升用信覆盖率,将“支农、惠农、助农”做深做实。

截至2022年末,该行为受疫情影响调整个人延期还款或征信记录达490人,涉及金额3.22亿元,为企业调整延期还款或征信记录达131个,涉及金额5.85亿元,确保其信贷资金需求及持续性,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四类客户征信权益。2022年,该行支农再贷款累计发放涉农贷款7.99亿元,再贷款支持的涉农贷款平均利率为5.23%,比总体贷款利率水平下降0.75个百分点,有效降低资金成本,缓解融资难和融资贵。

该行以信用“三评”结果为依据,以地方产业融资发展需求为导向,依托数字金融,加大蜀信e·贷、蜀信e·小额农贷、小额农贷、惠农血橙贷、惠农兴商贷等线上线下产品的营销推广力度,一次核定,随用随贷,全力满足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需求。同时,该行积极与省农担等政府主导的担保公司合作,推动增信分险、降低成本等政策落地,有效促进经营主体融资。

截至2022年末,该行累计发放省农担担保贷款204户,金额2.54亿元。该行以信用评级结果为依据,对信用农户贷款利率下调50至100个基点,降低信用镇、信用村的信用农户贷款利率,让利于民,进一步提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涉农贷款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针对养殖专业户抵押不足的现状,该行推出“企业信用+肉牛抵押+保险(保证金)保障+科技保障”的肉牛活体抵押贷款产品,并向县域内养牛大户以支农再贷款的形式发放肉牛活体抵押贷款,成功在“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办理肉牛活体抵押登记,为乡村振兴探索新路径。截至2022年末,该行共计发放肉牛活体抵押贷款6笔,金额850万元。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