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02月13日 > 总第571期 > A6 > 新闻内容
南阳银保监分局 发挥农村中小银行作用推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王松 通讯员 肖扬

【农村金融时报】

河南南阳银保监分局坚持金融为民理念,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任务要求,引领辖内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立足支农支小市场定位,发挥金融活水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坚持党建引领

推动党建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

南阳银保监分局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绝对领导,推动辖内农村中小银行机构一体推进“党建+金融”,把党的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扎实推进。

其中,宛城区农信联社积极探索全域党建新模式,将乡、村、组的组织资源与农信社的金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区、乡、村三级联合党组织,及时掌握农村发展现状,解决农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难题,为农民解燃眉之急。

桐柏农商银行发挥“党建+金融”优势,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群众优势和桐柏农商银行的平台优势,打造了215个“金融e站+自助设备+电子银行+移动支付+助农服务”五位一体的“金燕e站”,构建政策信息共享机制,打通“线上+线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南阳村镇银行与网点所在县区、乡镇(街道办)建立“党建+金融”载体,聚焦特色产业,做实行业细分,针对唐河、镇平、内乡、方城、邓州等粮食主产地,西峡、南召、方城、淅川、社旗、桐柏等中草药种植区和其他重点产业、行业集中区域,开展经营性农户、商户批量业务授信,推动党建和乡村振兴、业务发展有效融合。

加大信贷支持

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发展

南阳银保监分局进一步优化坚守市场定位监测考核,强化对农村中小银行机构支农支小落实情况的持续监测与激励约束,将考核结果作为行政许可、监管评级和现场检查等方面的重要依据,持续督促引导辖内农村银行机构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加大农户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发展。

2022年,全市农信机构涉农贷款投放752亿元,余额达1094.16亿元,实体贷款94%用于支持“三农”发展;投放乡村振兴贷款114.33亿元,年末乡村振兴贷款余额200.45亿元;加大对新型农业主体贷款投放,扶持220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9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2777户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重点支持了以仲景医药、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想念食品、牧原实业有限公司上下游企业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深耕特色产业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南阳银保监分局加强监管引领,引导辖内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立足辖内特色资源,积极创新富有地方特色的金融服务产品,强化对特色行业产业领域信贷支持,助力畅通南阳市经济循环发展。

辖内农村中小银行以“一菌、两花、三果、四药”和百万亩绿色蔬菜种植、特色种养殖业发展为重点,加大特色农业信贷投放,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发展。通过菌贷通、月季贷、林果贷、艾草贷等信贷产品,重点支持以淅川、西峡香菇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贷款10.3亿元;以宛城、卧龙、方城月季花和南召玉兰花为代表的苗木花卉产业贷款4.9亿元;以西峡猕猴桃、淅川和社旗软籽石榴、内乡薄壳核桃为代表的林果产业贷款7.6亿元;以西峡山茱萸、方城裕丹参、桐柏和卧龙宛艾草、唐河唐栀子为代表的中药材产业贷款4.6亿元;以新野蔬菜种植为代表的百万亩种植产业贷款3.7亿元;以唐河黄牛、镇平金鱼、内乡和邓州、卧龙生猪为代表的养殖产业贷款21.8亿元。

优化金融服务

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南阳银保监分局加强监管引导,引导辖内农银机构充分发挥金融服务职能,通过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及普惠性。

南阳村镇银行引入外部普惠业务咨询服务并通过成立乡村振兴一部、二部专职推动乡村振兴业务发展,持续提高信用贷款占比和普惠贷款“首贷率”。

淅川农商银行致力于产业兴旺发达和人民生活富裕,创建“信贷零售超市”。该行以“金燕e贷”线上小贷业务为突破口,以临街商户、家庭产业农户等为客户群体,开展实地走访、宣传推广行动,将小额信贷产品“送货上门”。

西峡农商银行以普惠金融为载体,加强“果、药、菌”专业市场的培育和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并通过创建“信用集镇”“信用市场”“信用商户”活动,激发绿色金融效应,形成“金融网点+金融自助+特约商户”金融结算服务体系;同时,依托当地农业科技等职能部门强力实施品牌推动战略,支持出口创汇,使龙乡牌花菇、SOD猕猴桃、伏牛山茱萸等一批名牌产品获得了国际市场通行证。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