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02月13日 > 总第571期 > A3 > 新闻内容
新形势下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精准服务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峰

【农村金融时报】

农商银行内部审计作为农商银行的经济监督部门,构建和谐金融环境、和谐农商银行都与内部审计工作息息相关。新形势下基层农商银行内部审计如何提升审计服务水平,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路。

提高审计质量 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一是全面履行审计职责,提高审计监督能力。在审计过程中要自觉遵守、严格执行审计工作要求和审计程序,克服审计过程中的随意性。

二是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审计思路。农商银行由于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业务日趋复杂,使得内审对象及内审面逐步扩展。因此,农商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要从农商银行的经济工作中心出发,重点着眼于对加强各类资金管理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事项。

三是改进审计计划管理,使审计年度计划和农商银行的经济工作计划进行有效结合,实施动态管理与实时调整,使审计计划能确实落到实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四是提高审计人员素质。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吸收新的审计方法方式与新的理念,更新审计人员整体知识结构,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综合素质,做好审计人员教育培训。只有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了,审计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更新审计理念 提高服务层次

通过内部审计向农商银行管理层提供分析、评价、建议和咨询,可以帮助高管更有效地管理农商银行。

内部审计查出问题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审计工作不能仅停留在揭露问题上,要站在农商银行发展的前沿,立足于纵观全局的基点,扣紧为农商银行经济决策、经济管理服务、促进农商银行经济健康,树立起服务第一理念,采取参与式的审计策略。要尽可能地对支行面临的困难和对策提供咨询意见;主动请求支行对自己的工作方式、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提出建议;内部审计要为农商银行加强管理、完善决策机制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更好地为农商银行的和谐发展发挥作用。

加强成本管理审计 提高经济效益

在市场经济下,农商银行竞争越来越激烈,农商银行的生存不再取决于等客上门,而是取决于市场对农商银行的接纳程度,取决于农商银行能否为客户提供优质、实惠的金融服务。

市场决定着农商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农商银行要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向广大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必然会消耗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因此农商银行的经营过程也是资源耗费的过程,同时也是成本的形成过程。农商银行之所以必须注意成本是因为每增加存款一个点和减少贷款一个点的利率不仅会减少农商银行的收益,还会影响农商银行的生存与长期发展。

比如大额定期存款业务,既要让客户接受农商银行的利率定价,又要让客户接受收益的合理性,还要让客户感受到实惠,所以定价机制与金融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定价的合理性在产品开发时要更加突出成本管理的优势,线上线下的成本不同,定价的利率就应该不一致。线上成本远远小于线下成本,就应该提高线上产品的利率,这既能提高效力又能减少管理成本,成本问题解决不好,农商银行的效益就没有保障,竞争力也会变得低下。贷款产品也是如此,应该对线上线下产品利率有所差异,根据成本设定优惠客户的力度,提升客户的获得感。

因此,内部审计要把效益成本作为基本审计服务,及时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到损失浪费的主要表现和症结所在,做好综合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和建议,促进农商银行有效节约与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坚持科技强审 提高审计效率

随着农商银行管理信息化程度的逐渐提高,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内部审计及审计人员要适应信息化环境下数据量巨大且都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的现实,掌握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相关知识,提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应用能力,推进数据化审计水平,提高审计能力、质量和效率,扩大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借助计算机审计技术,及时地获得相关信息资料,缩短审计时间,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作为新时代的农商银行审计人要把握时代的脉搏,立足自身,立足内部,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就一定能够为促进农商银行的和谐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单位:浙江嘉善农商银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