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长灵 通讯员 林婷
【农村金融时报】
漳州农信系统2022年各项业绩表现亮眼:地区绩效“全省第一”、存贷款市场份额“全市双第一”、不良贷款实现“五个压降”“全省最低”,社保卡、公积金等民生关键业务从“零突破”到“全覆盖”,全省首发、首创超10个。
“提振的是发展信心,赢得的是农信未来。”福建省农信联社漳州办事处主任孙志明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漳州农信系统面对新征程、新使命,全面激活金融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干事创业氛围浓厚
漳州农信系统面对新时期新征程新使命,如何科学研判“时”与“势”、辨析把握“危”与“机”、统筹推进“稳”与“进”,如何在合规安全中突出“闯”和“创”?
在采访过程中,孙志明为我们答疑解惑。漳州农信系统党委通过全面调研,2020年12月31日,出台《漳州农信业务发展指导意见》,确立“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全方位推进漳州高质量发展超越,作为奋斗目标”这一发展宗旨。
两年来,漳州农信系统干部员工秉持这一奋斗目标,传承弘扬漳州地区“谷文昌创业精神、红军革命精神、龙江大局精神、女排拼搏精神、‘漳州110’服务精神”五大精神,通过发展战略、经营策略、客户管理、激励导向、队伍建设、企业文化、科技赋能、合规风控“八大支撑”,解决困难,实现了发展突破。
漳州农信系统党委高度重视辖内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近两年,通过诸多主题培训让系统内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逐步转变,队伍结构和精神面貌也发生变化。福建省农信联社漳州办事处和辖内行社让优秀年轻干部员工得到使用和锻炼,行社高管队伍实现了“能上能下”。
千名金融指导员驻村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漳州农信系统围绕“党政所需、农村所缺、农民所盼、农信所能”,让福建省农信联社“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这一模式在漳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21年1月8日,福建省农信联社与漳州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十四五”期间在漳州地区投放信贷资金2500亿元,以普惠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双方签约以来,不到两年时间,漳州农信系统累计信贷投放资金1886亿元,为漳州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孙志明介绍说,两年来,漳州农信系统与漳州各县(区)及市直部门等37家单位签约合作,构建起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联合漳州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实施漳州市“千名金融指导员驻千村”专项工程,在全省各地市率先实现金融助理转化为金融指导员全覆盖。
同时,漳州农信系统联合市直各部门构建地方公共服务共同体,分别与市中级人民法院、退役军人事务局签署合作备忘录,与中共漳州市委党校、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局、税务局等部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创新推广党员先锋贷、知识产权质押贷、“银税贷”“科技贷”等主题产品。
内生动力促转型发展
孙志明表示,近两年,漳州办事处积极推动全市农信系统以改革破题、以科技赋能、以团结制胜。
从建章立制到改制转型,以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强劲内生动力。漳州办事处层面,从推行周计划报表、周例会制度,到首创全员按月考核制度、推行全员营销机制,两年间员工工作状态显著提升,主动服务基层意识增强。行社层面,辖内漳浦、平和两家农商银行成功改制开业,漳浦农商银行绩效排名从全省中下游跃居第一名;平和农商银行近年来首次实现首季“开门红”。
从考核督导到协调管理,以上下联动体系凝聚发展合力。坚持“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农信系统“小法人、大系统”体制机制优势,确保各项工作上下衔接、整体联动。办事处牵头及早制定漳州农信系统及各条线、各行社各个年度发展规划。牵头组成督导组深入辖内重点行社督导推进“三提三效”行动,分别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持续跟踪整改落实情况;并结合序时绩效考核情况,多次组成专项调研组深入各行社逐一分析督导业务发展,提升工作质效。
从审计转型到科技升级,提振持续发展效力。漳州农信系统相继出台了挂片督审员、监事长季度报告、审计靠前指导、飞行检查、“一行社一培优”课题实施方案五项工作制度,向辖区行社派驻了外部监事,按季发布督审报告,推动全市农信审计质效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