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02月06日 > 总第570期 > A2 > 新闻内容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正当其时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0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金融时报】

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较快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还是本次会议强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均为后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振市场信心提供了方向。

目前,我国金融支持为小微企业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普惠小微贷款增速连续四年保持在20%以上,去年11月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9%,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与此同时,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民营企业面临经营困难较多、发展预期偏弱、信心不足等问题。

民营企业多数是中小微企业,做好普惠金融是地方法人银行稳健运行发展的必要途径,也应当是长远的战略方向。因此,熟知地方情况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更应凭借便利条件和天然优势,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首先,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将主动对接变成助企服务常态,推动服务下沉,走进园区、走进企业,筛选出省内重点行业予以定制化金融服务。在此基础上,加大与政府部门的对接力度,与行内数据管理部、信贷管理部等多部门进行大数据模型筛选,并根据企业的所属行业、销售收入、研发投入、科技实力等多个维度对企业进行评判,及时对接企业需求。

其次,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用好用足货币政策,聚焦民营企业反映的融资疑点、难点、堵点问题,优化服务方式,扩大信贷投放,促进产融结合。与此同时,继续强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完善尽职免责、内部转移定价等内部制度,持续建立健全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推动贷款实现“增量、扩面、降价”目标,并不断完善针对民营企业的专属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方案,稳步增加民营企业信贷投放。

再次,推动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金融赋能亦是关键。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提升金融服务民营企业质效,将金融服务融入聚焦民营企业生产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场景中,拓展服务半径,降低服务成本,提升风控能力,破解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诸多难题。

此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也应适时调整信贷客户经理考核办法,完善小微企业等民营企业贷款投放激励机制。例如,科学提高小微民营企业贷款新增户数、金额在绩效考核中的占比;对小微民营企业新形成不良贷款实行尽职免责制度,给予适当的不良贷款容忍度等。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进入2023年,针对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和定向支持措施可能会更加密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把握机遇,充分发挥资金、产品、网络优势,安排专项信贷资源,及时满足民营企业的合理有效信贷需求,提升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水平。

本报编辑部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