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美丽
【农村金融时报】
我的家乡娄烦县地处山西省太原市西北部、吕梁山腹地、汾河中上游,属山区、老区、库区,曾经是省会太原市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过去,娄烦县相较太原市其他地区而言,金融服务较为薄弱。此次新春走基层,记者注意到,与过去相比,家乡各个银行网点的金融服务正发生着积极改变。
对于三年没回家的我来说,此次在实地走访过程中,感受到改变最明显的是智能机具的广泛应用。
“我要从父母账户上取走一笔钱,但银行规定必须本人亲自办理,所以我今天带着父母一起来了。”在农业银行娄烦县支行,陪父母在智能机具上快速办理完业务的李女士告诉记者。据记者观察,李女士进入银行网点后,就被工作人员引导到智能设备前,并通过农业银行超级柜台在5分钟内快速办理了业务。
在该支行营业网点内,除2个人工柜台外,还布置了3个超级柜台,并专门配备工作人员,全力满足群众的基础金融服务需求。
“您要办理什么业务?我可以通过智能机具为您优先办理。”“我要……”在娄烦农商银行城关支行内,这样的对话不断上演着。
据该支行工作人员袁女士介绍,基本的金融服务智能机具都可以为客户办理,大大缩短了其等待时间,提高了金融服务质效,也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以前我来办理业务基本都是通过人工窗口,业务办理速度慢,需要等待的时间也比较长。尤其像我这种家在农村的,特别不方便。”谈及近年来娄烦农商银行的变化,李先生说:“近几年,娄烦农商银行与时俱进提升智能机具的覆盖面,进一步提高业务办理速度和效率,方便群众业务办理。整体而言,环境变好了,服务变好了。我现在基本都是通过智能机具办理业务的。”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和上述银行机构一样,其他银行机构频繁应用智能机具正成为新现象。
除智能机具的广泛应用外,感触比较深的另一点是家乡金融服务更人性化了。
在硬件上,近年来,娄烦县内多家金融机构对网点进行了翻新,有的新增了营业网点。网点升级改造后,整体面貌焕然一新,24小时自助银行服务区、智能服务区、现金服务区、贵宾服务区、等候休息区等功能分区一应俱全。不仅如此,各网点还设置了便民雨伞、老花镜、急救药箱等多种便民服务设施,给予客户更加人性化的便民服务。
如,农业银行娄烦支行网点内设置了多处爱心座椅,专门为老弱病残孕提供服务,同时设置老年人优先服务“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免叫号、免排队服务,减少其排队等候时间,有效提升了老年客户业务办理效率。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老年客户需求不断完善补充助老物品和设施,进一步方便老年客户。”该支行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在软件上,娄烦县金融机构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因地制宜,多举措为客户提供贴心、有温度的金融服务。据了解,当地金融机构还利用春节期间人流大的特点,深入乡村、社区、商户等,积极开展各类宣传。
针对老年群体金融知识不足、风险防范意识较差等问题,娄烦农商银行积极开展“送知识下乡”“金融夜校”等活动,有针对性地为老年人讲解反假币、防范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知识,手把手教会老年人如何鉴别真假币、如何防范和识别网络电信诈骗以及如何远离非法集资,受到了老年群体的欢迎和好评。
人民银行娄烦支行曾联合娄烦县金融办及县域金融机构在住宅小区及周边商户中开展“人民币知识宣传进社区”活动,积极向公众普及不宜流通人民币标准、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防伪与反假等知识。
此次新春走基层,我观察到的家乡金融服务的新变化、新气象,也许只是近年来家乡金融服务变化的一个侧面,还不足以展现变化的全貌,但对于曾经金融服务较为薄弱的家乡来说,这些改变已经是长足的进步。
未来,新变化、新气象在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助力家乡金融机构回归服务“三农”本源和“支农支小”方面值得进一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