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01月30日 > 总第569期 > B1 > 新闻内容
坚守定位 农信机构应全力服务地方经济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郝飞

【农村金融时报】

农信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金融力量,更是支持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地方金融主力军。

近年来,农信机构在各地金融服务与信贷支持中的重要性逐步提升。截至2022年末,多地农信机构在本省(区)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保持“领头羊”地位。

2022年,农信系统整体逆势向上,取得良好的成绩,源于农信机构坚持做小、做散,将信贷风险分散,与其他金融机构错位竞争。因此,农信机构应坚持支农支小定位,全力服务地方经济。

农信机构应牢牢扎根县域和农村地区,在最大限度地用足、用好、用活已有信贷规模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新增信贷规模和政策上的倾斜,确保合理充裕的信贷资源精准流向实体经济。同时,强化限时办结制服务模式,落实惠企政策,有效降利延期、让利小微,推动小微企业信贷“增量、扩面、提质、降本”。

2023年,对此前几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遇到暂时资金困难但仍有发展潜力的县域和农村小微客户,农信机构应更加积极落实减费让利,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本金给予临时性延期偿还安排,灵活运用展期、无还本续贷、借新还旧等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农信机构应紧紧围绕粮、菜、果、药、畜等农业支柱产业,持续提供金融服务,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挥审批链条短等优势,全面升级金融产品,全力支持特色种植、养殖大户发展,让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有充足的信贷支撑。

对于农业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农信机构应给予重点关注。不仅要服务龙头企业,更要为其上下游生产、仓储、物流、加工、销售等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确保企业经营融资链条的连贯通畅,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更好地支持农业产业链发展。同时,推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规模种养殖农户,与龙头企业组成产业化联合体,不断拓展特色产业的利益链和价值链。

对于区域范围内的重点项目、民生项目,农信机构要积极走访当地政府部门,详细了解项目背景、实施主体,发挥好金融杠杆、导向和保障作用,推动成熟项目尽快落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保障。

针对客户不断提升的金融服务需求,农信机构应用好营业网点、企业网银、申贷小程序等业务办理渠道,为客户办理申贷、还款、转账等业务,全面提高“三农”和小微客户的服务效率。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