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01月30日 > 总第569期 > A1 > 新闻内容
在黑土地上播撒“金种子”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曹沛原 黄力辉

【农村金融时报】

——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系列报道之黑龙江篇

黑龙江,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当地老百姓往往以“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黑土的肥沃。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事关农业农村的长远发展。各家银行主动作为,高效部署落实,侧重各有不同,在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方面,农发行仍然起举足轻重的职能作用。

本期将聚焦美丽富饶的黑土地,展现在《关于扩大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后,金融机构在白山黑水之间的生动实践。

支持农村基建项目

并非“一朝一夕”

目前,我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现代设施农业、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乡村建设等领域仍需大量资金投入。

“运用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农业重大项目建设,助力稳住经济大盘,是农发行重要的政治任务。”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粮棉油客户处处长刘恩来在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支持农村基建项目建设,并非“一朝一夕”,而要久久为功。

2022年以来,特别是《方案》下发以来,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迅速推进落实,指导各级行协同合作,通过“并行作业,三级联动”,全力推进,省、市、县三级行挂图作战、抢时间节点、抓项目对接,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基金(以下简称“基金”)各项工作。

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密切与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迅速掌握项目清单,加强政策要求、工作信息的双向高效传导。各条线全力以赴,通过统筹、协调、联动、指导、一事一议等机制,为基金工作通堵点、破难点,对基金快速安全投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各级行将加快推进基金投放落地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齐心协力,保合规、抢进度,争分夺秒推进基金投放。充分发挥基金投资优势,提前谋划“以投促贷”“以贷引投”工作,提升投贷联动综合质效,扎实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累计投放基金30.6亿元,支持项目11个,预计有效带动地方投资300亿元以上,切实发挥了政策性金融在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引领作用。

“银企同步”

破解制约瓶颈

回望2022年,黑龙江省内各地疫情多发,这也成为项目实施的制约瓶颈。

“为确保全省系统首笔投贷联动支持桦南县粮食现代仓储物流体系建设项目贷款顺利投放,省分行指导桦南县支行在办贷过程中,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积极向上级行做好沟通汇报、对企业做好业务指导,建立了‘银企同步’的快速办贷机制。”刘恩来向记者介绍道。

在部分工作人员处于居家静默管理的情况下,行内办公人员放弃节假日休息,加班加点、以成立临时微信群、召开视频会议等内外部结合的工作方式,及时解决业务推进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这个项目是全省系统粮油条线投放的首笔基金,采用投贷联动方式申请仓储设施贷款1亿元,用于支持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实现投贷联动一站式金融服务。”刘恩来表示。

同时,他补充道,在省市县三级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指导辖内桦南县支行在前期投放1600万元全省粮棉油条线首笔农发基础设施基金的基础上,进一步投放粮油仓储设施贷款677万元,实现全省系统首笔投贷联动支持重点项目建设。随着该笔贷款顺利投放,项目建成后,将新增粮食仓容24.1万吨,对桦南县当地粮食现代仓储物流体系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在面对各种风险瓶颈之时,该分行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强调提升“三种意识”,做到“三个确保”:提升政策意识,综合研判政策执行是否到位;提升合规意识,按照总行及外部监管要求,及时梳理各流程各环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高质量完成总行交办的重大任务;提升风险意识,加强自查自检,针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消除隐患,确保筑牢风险关口。

面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科技水平低、农村道路资金投入不足等短板,刘恩来表示,分行将持续提供高效优质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好政策性银行“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的职能作用,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实现扩投资、带就业、促消费的综合效应,为服务稳住经济大盘作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