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连斌 通讯员 刘倩
【农村金融时报】
2022年以来,为助力四川省都江堰市高质量发展,农发行四川省分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作用,聚焦“三农”领域和地方经济发展,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数据显示,该分行2022年累计审批支持都江堰市重点项目5个、金额15.86亿元,落地农发基础设施基金项目2个、金额8553万元,用实际行动服务稳住经济大盘。
紧盯土地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随着都江堰市产业转型升级,在各项便民政策引导下自愿进入城镇居住、放弃宅基地的老百姓越来越多,导致农村大量宅基地处于闲置状态,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和土地资源瓶颈制约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
农发行四川省分行辖内都江堰市支行紧盯全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动态,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特色产业开发提供一揽子融资融智服务,获批“土地+”项目贷款1.9亿元,对天马镇、聚源镇、石羊镇共358.64亩土地进行整理入市,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该项目通过清拆结构简陋、缺乏统一规划、居住环境较差的原有房屋,完善农村公共配套设施,彻底改善当地农民居住环境,为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提供用地空间。
深挖资源 擦亮“水利银行”品牌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水资源需求日益凸显。在提高抗洪防灾能力的基础上,做好天然水资源与工程配置水资源的合理调配,确保城乡居民用水安全和保障工农业生产用水意义重大。
在了解到都江堰市“水系民生”问题后,农发行都江堰市支行立即成立专班,主动沟通对接,积极走访宣传农发行信贷政策,因企施策制定金融服务方案,获得当地政府部门、施工方和承贷企业多方肯定,最终获批水利建设项目贷款11.56亿元,涉及功能区补水管线EPC项目、都江堰市城乡饮用水安全提升工程和岷江干流都江堰市城区河段二号拦河闸工程三个项目,成功打响农发行助力都江堰市水利建设的“第一枪”,擦亮“水利银行”特色品牌。
盘活资产 提升特色农产品优势
作为都江堰市农业灾后恢复重建重大项目——10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项目的附属部分,都江堰市农产品交易中心最初是作为提供新型信息化服务的交易市场,但后期由于公司主营业务方向发生转变等,该交易中心逐步闲置。
为盘活存量资产、激活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营收能力,农发行都江堰市支行主动对接资金需求,结合农发行信贷产品优势,获批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贷款2.4亿元。
据悉,该项目采用“市场交易+产业链”运营模式,拟搭建集农产品展览、宣传、销售、配送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产品交易平台。
项目建成后,将有助于建立农产品现代化流通体系,提升都江堰市独具特色的农产品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进一步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促进生产流通与消费的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