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01月09日 > 总第567期 > B3 > 新闻内容
河北围场农商银行 以特色产业为抓手撬动乡村整体振兴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李美丽 通讯员 姚丽娜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河北围场农商银行瞄准县域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找方法,千方百计强服务。截至2022年11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63亿元,其中支持乡村振兴领域贷款达52亿元,涉农贷款占比82.82%。

金融助力种植业

让西红柿映红“好日子”

近几年,西红柿大棚种植在围场县悄然兴起,照亮了当地老百姓的致富路。

围场县位于河北省北部,生态优良,昼夜温差大,易于西红柿糖分积累,且不易发生病虫害,良好的品质得到很多外地客商的青睐。当地政府结合地方实际,鼓励农户用大棚种植西红柿。

围场农商银行制定专属支持方案,通过加强政银沟通“把方向”、提供利率优惠“节成本”、党员监督指导“保质量”、协助宣传“创销路”等方式给予支持。截至2022年11月末,共发放西红柿大棚种植贷款3000余元,成功帮扶塑造广发永乡、朝阳湾镇、棋盘山镇三大西红柿示范产区,规模效应逐渐显现。如今,每年来自浙江、河南、北京、天津等地的客商络绎不绝,打出了围场县西红柿品牌。

朝阳湾镇郭胜利就是受益者之一。在围场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下,从原来的十几个大棚发展到现在的“52个冷棚+50个暖棚”,让这个近50岁的农村汉子找到了致富路。

金融支持养殖业

让肉牛产业“牛”起来

围场县肉牛养殖具有悠久历史。得益于坝上气候,围场县的肉牛肉质精瘦、肌肉纤维足、口感好,远销全国各地,已成为全国肉牛养殖、繁育的基地县,北方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也在围场县,据统计,围场县肉牛年饲养量在60万头左右。

几年前,这里的肉牛养殖户以家庭式散养为主,基本是在自家房屋前后搭建牛社,根据自有资金、场地面积养殖,成本低、规模小,主要靠“母牛生小牛、小牛长大再生牛”的方式发展。

围场农商银行先后出台多项举措,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为产业振兴注入金融动能,也为围场县养牛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劲支撑。

该行与“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相结合,对全部农户进行摸底建档,农户有多大牛社、养殖规模、多大资金承受能力一目了然。

同时,该行不断丰富信贷产品,实现资金精准供给,推出“农贷宝”“养殖贷”“家庭贷”等“拳头”产品,因户施策,给予利率优惠,做到精准服务。

该行还注重创业培育,做好产业孵化。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围场农商银行综合分析各类因素,认为围场县养牛产业大有可为,于是近几年在调研分析、创业意识引导、金融夜校、经验分享等方面下足功夫,并以党员结对帮扶为示范,带动周边群众转变思想。截至2022年10月末,该行支持的肉牛养殖贷款已达6亿元,肉牛养殖成为名副其实的龙头企业。

以棋盘山镇为例,全镇规模在1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有200多户。其中鑫牛肉牛养殖有限公司发展最快,牛场占地90亩,自建牛舍10栋、青贮窖2栋、草料库2栋,一直保持存栏牛1500余头以上,与重庆、宁夏、贵州、广西等地区公司合作供应肉牛。

“这么多年,曾经遇到几次经营困难,都是农商银行帮我渡过了难关。”该公司老板贾晓东对围场农商银行工作人员说。

该行负责人表示,围场农商银行将始终以“立足县域、服务‘三农’、支持小微”为经营宗旨,在助力产业发展、产业提档、龙头带动、创业就业等方面积极作为,为围场县域经济发展、二次创业提供金融支撑。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