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长灵 通讯员 陈伟
【农村金融时报】
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近年来江西赣昌农商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厚植“三农”沃土,以更优质量、更高效率的金融服务,助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
截至2022年年末,赣昌农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221.65亿元,较年初增长20.98亿元。其中,2022年累放乡村振兴贷款48.24亿元,累计惠及各类涉农主体近5万余户。
党建共建
找准助力乡村振兴切入点
“能够成为农商银行的评议员,我感到非常高兴,既能帮助那些想创业却缺乏资金的村民,又能让自己的退休生活更加充实。”谈及“新身份”,南昌县蒋巷镇三洞村退休干部刘老不禁扬起了嘴角。
为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赣昌农商银行坚持“农商银行的客户在哪里,党建共建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深化开展党建联建共建活动,持续强化与地方党政、村委会等基层党组织的双向互动,着力整合双方资源、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提升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通过聘请大学生村官、村小组长、离退休村委老干部等特殊群体,作为农商银行“评议员”,推荐筛选整村授信“白名单”客户,以党建引领推动金融服务向农区渗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金融力量。
截至目前,该行已对辖内266个行政村完成了数据采集工作,筛选出白名单6.9万户,预授信38亿元。
服务优化
找准助力乡村振兴着力点
“以前办贷款都要一问二跑三交材料,现在到农商银行办贷款真的很方便,工作人员都上门服务了,在家就能把贷款办好。”南昌县泾口乡农户张先生说。
下沉服务重心、开展送“贷”上门服务,是赣昌农商银行党委作出的一项重大工作部署。通过出台乡村振兴整村授信工作方案,配套制定“支农支小”普惠信贷户数专项考核方案,积极引导广大干部员工发扬背包精神,践行普惠金融理念,主动上门、靠前服务。全行员工以“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为目标,进村入户、穿街过巷,开展批量信息采集、批量“背靠背”评议调查,不断提高客户对接率,让金融服务插上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
截至目前,该行已对辖内农区18.1万户,59.9万人完成了评议调查工作。
科技赋能
找准助力乡村振兴关键点
“农商银行的‘富民兴村贷’特别方便,只要一个手机、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完成贷款的全部手续,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而且还不用抵押担保。”南昌县向塘镇居民万先生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赣昌农商银行紧跟金融数字化趋势,充分用好金融科技,依托完成信息采集的基础客户群体,充分整合现有行内外客户数据资源,利用大数据扩大获客渠道、搭建风控平台、提高客户体验、加强精细化管理,探索建立标准化和精细化“信贷工厂”,着力打通贷款业务线上线下高效结合的“最后一米”。
与此同时,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业务办理资料和流程,缩短业务办理时间,不断提升客户办贷体验。2022年以来,该行新增线上发放贷款占新增贷款比重超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