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2年12月26日 > 总第565期 > B4 > 新闻内容
夏县农商银行 温情护航老年客户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王磊 通讯员 王刚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山西夏县农商银行作为服务地方百姓的本土银行,在为老年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工作中,审时度势、“因人制宜”,在“专”字上做文章,不断深化服务内涵、拓宽服务触角、提升服务水平,让老年客户感受到“方言交流的亲切,上门服务的温馨,守好钱袋子的欣慰,专属服务的优越”。

该行员工在和老年客户交流的过程中,按照老年客户熟悉且亲切自然的本土方言交流方式,提供方言沟通服务,尽显“本土银行”的暖心服务。外地员工调入基层支行从事综合柜员、客户经理、大堂经理、保安等工作,由当地员工辅导方言训练,并通过开展方言比赛活动等方式,调动员工学习方言的积极性,尽快掌握本土方言技巧,确保老年客户听得懂,易交流,拉近与老年客户的距离,彰显“本土银行”特色,为老年客户提供更温暖、更贴心的金融服务。目前,该行50余名非本地员工均实现了与老年客户交流全过程使用夏县方言。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农村医疗条件的限制,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不断增多。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夏县农商银行所属每个支行成立了一支上门服务“专班”团队,专门为因病卧床、行动不便,不能亲自前往网点办理业务的客户上门提供金融服务,把柜台服务延伸到客户家里。“专班”团队队长为本支行负责人,对上门服务工作负总责,队员由支行班子成员、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综合柜员等组成。每次上门服务人员由“专班”团队队长随机调动,并规定上门服务工作优先于其他工作,凡抽调队员无特殊情况无条件服从命令,确保上门服务工作顺利开展,高质量完成,让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感受到农商银行的亲切与关怀,实现金融服务“零距离”。今年以来,上门为特殊群体服务680余次,帮特殊群体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把奢望和期望变成了现实。

针对老年客户的宣传,该行通过“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金融知识进万家等宣传活动,大力普及银行智能技术应用知识,推动防范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宣传普及,增强老年客户对智能技术的了解和信任;通过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养老机构,常态化开展各类金融知识宣传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主题沙龙、微信群小课堂等多种形式,向老年客户开展反假币、防诈骗等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增强老年客户防范金融违法犯罪风险意识;该行聚焦老年客户日常生活使用银行卡操作,制作简易使用手册和视频教程,在老年客户办理银行卡业务时,及时为老年客户提供指引,帮助老年客户熟练操作,提高老年客户的金融认知,使老年客户了解新事物、体验新科技,融入智慧社会。今年以来,开展预防电信诈骗知识等宣传760余次,受益人数达32000余人。

该行结合网点装修改造,科学合理布局融入老年客户元素。根据老年客户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设置爱心座椅、老花镜、血压计、急救包、轮椅、放大镜等物品,为老人安排爱心专座、爱心窗口,在网点入口专门设置了“无障碍通道”,本着老年客户优先原则,安排专人指引协助办理业务;针对社保卡激活、社保资金发放、养老金领取等老年客户阶段性集中办理业务,每个网点开设了绿色通道,设置专属服务窗口,合理配置服务人员,为老年客户办理业务提供精准引导。有效减少老年客户等待时间,方便老年客户办理。

尊重老年客户“拿着存折才放心”的使用习惯,凡是老年客户要求使用纸质存折、存单的,不强迫老年客户使用银行卡,不强制老年客户通过自助式智能设备办理业务,不违规代替老年客户操作;开通老年客户客服热线,及时为遇到困难的老年客户提供帮助。截至目前,老年客户使用存单、存折办理业务占比不低于30%。今年以来,受理老年求助服务热线电话1300余次。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