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松 通讯员 申森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以来,河南漯河市农信社严格贯彻落实省联社“控新治旧”要求,坚守“服务三农、支农支小”战略定位,主动扛起地方金融责任使命,抢抓发展机遇,积极推动信贷转型,加大小额贷款投放力度,信贷投放实现同比增长、结构优化、重点突出,实现信贷结构更优、市场更广、覆盖更全。截至11月底,漯河市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231.35亿元,较年初净增22.80亿元,增幅10.93%,各项贷款增量、总量均位居全市金融机构第一。
“竞赛+督导”,激发营销活力。漯河市农信社在清收及业务经营取得阶段性成绩的基础上,保持营销热情,开展小额信贷竞赛活动。截至11月底,小额信贷营销较活动期初增加4.73亿元。同时,自市办全体干部员工到基层网点,分配渠道营销、贷款营销任务,实行“班子成员+科室”分区包干制度,每周实现帮包网点全覆盖,推行全体员工、全产品、全天候、全区域“四全营销”模式。目前,已开展网点帮包600余次,网格化营销及整村授信活动1700余次。此外,严格落实考核机制。全市农信社实行“日总结、周通报、月考核”机制,通过月初定目标、月中强督导、月末考核兑现的路径管理,每周对落后的行社及基层网点进行持续性、多层级督导,推进业务营销进度。
“本源+优化”,夯实营销基础。漯河市农信社坚持回归金融本源,全力推进小额贷款投放,充分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优势,通过整村授信、“党建+金融”方式,支持县域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微企业发展,助推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同时,利用“行长进万企”“万人助万企”等活动,主动对接国有企业“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专精特新”企业,制定差异化信贷服务方案,积极储备优势资源,推动贷款落实落地。此外,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特点,创新推出“税易贷”“商户贷”“家家乐”等优质贷款产品。漯河市农信社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提高办贷效率的原则,优化信贷业务流程,压缩办贷时间,让客户少跑腿、让服务多跑路。截至11月底,通过“万人助万企”支持企业42家,金额4.53亿元;通过“行长进万企”支持企业29家,金额1.51亿元;对接“三个一批”项目中8个重点项目,金额2.13亿元。
“授信+平台”,拓宽营销路径。漯河市农信社积极把基层网点和助农服务点作为农信社的宣传平台,全辖共设立129个基层网点和604个助农服务点。同时,有效推进城区网格化营销和农村整村授信工作。其中,网格营销侧重于客户定位和客群分类,明确主要服务客群,明确经营定位和发展方向,精准对接广大市民群体、小微企业和商户、地方产业项目;整村授信精准服务乡村振兴,通过村镇全覆盖,支持村级能人大户、种植养殖专业户等,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截至11月底,全市农信社授信户数达59830户,用信户数48198户,较年初增加5558户,用信率达80.56%。此外,漯河市农信社与市大数据管理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各自平台系统直连,在数据共享与反馈、金融服务、技术融合、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充分发挥“政银合作”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乡村振兴;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签订拥军优待战略合作协议,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优质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