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2年12月26日 > 总第565期 > A3 > 新闻内容
银行要细化服务把直通车开稳开好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田耿文

【农村金融时报】

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量,但由于其普遍具有“小而散”、缺少抵质押物、资金需求“短、频、急”等特点,因此一直存在融资难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有效破解这一难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以下简称“信贷直通车”)首创由政府背书搭建平台,引入农业融资担保服务,农民通过“信贷直通车”扫码申请,银行在审核通过后,即可向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从而有效助力其顺利越过“担保难”“贷款难”的关卡,成为现阶段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的“利器”。

比如,广东省通过常态化推进信贷直通车服务模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可持续发展。截至11月末,广东全省累计通过信贷直通车申请贷款笔数2.58万笔,申贷金额67.24亿元,授信笔数7263笔,授信金额42.12亿元,笔均57.99万元。随着近期信贷直通车“乡村行”活动的推进,广东全省通过信贷直通车申请授信有望在年底突破50亿元。

信贷直通车在运行过程中,通过机制创新、信息共享、数据增信、农担分险的方式,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更加便捷有效的信贷服务,也为金融机构带来了业务发展的新蓝海,助力多方共赢。

信贷直通车最终是要通过银行把具体的金融服务落地落实。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影响和检验整个直通车服务成效的关键在于银行。银行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服务,同时为其降低或减免相关费用,为农民送实惠,让农民能够更便捷地获得低成本的贷款至关重要。

当前,有不少银行在信贷直通车“乡村行”活动中送实惠下乡,彰显其责任担当。比如,邮储银行推出“农贷通”产品,该贷款产品具有审批快、支用灵活等特点,能有效解决经营者贷款申请时存在的担保难、贷款耗时长等困境,有效提升了放款效率。

信贷直通车运行一年多来,在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信贷支持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已成为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各地农业部门,各级农担公司,以及工、农、中、建、交、邮储等国有大行都积极参与其中,其间也不乏农商银行、村镇银行的身影,展现了金融机构蓬勃发展的活力和生机。

随着信贷直通车的优质金融服务逐步走向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农户,越来越多的农民将迎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