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2年12月26日 > 总第565期 > A1 > 新闻内容
农村中小银行应增强“支农支小”综合能力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怡明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行业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行业运行总体稳健,业务发展积极向好。

近年来,农村中小银行机构“支农支小”的主力军作用日益凸显,在细分市场上发挥着比较优势,尤其是部分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例如浙江和江苏两个省级农合机构,涉农贷款总量均破万亿元,在助力当地小微、“三农”、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也在支持乡村振兴、践行普惠金融、发展绿色金融、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

下一阶段,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要继续坚守“支农支小”定位,做小做精,探索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首先,在信贷方面,农村中小银行应依靠自身优势提高客户黏性,增强资金实力,尤其是近期应把握好年度揽储“开门红”机遇,通过做好相应宣传、发挥人缘地缘优势举措吸收存款。同时,也可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创新信贷产品等方式拓宽客户购买渠道,为全年业绩赢得“好彩头”。

其次,应进一步提升资产质量。《报告》显示,截至去年末,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同比有所下降。通常来看,受经营区域集中、客户结构单一、风险管理水平落后等因素影响,农村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相对较高。因此,下一步仍应不断拓宽不良资产处置路径,同时提高大额贷款风险防控意识,审慎、稳健发展大额信贷业务,并在多领域抓牢日常管理、树立底线思维,做好不良贷款的压降工作。

再次,农村中小银行应继续完善股权管理。例如农信机构应按照因地制宜、“一省一策”、分类推进的原则,积极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改革模式。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转型升级,依据市场新需求打造业务创新新生态,并继续强化金融科技引领,不断提升客户多元化需求。

除此之外,农村中小银行应继续把推动助企纾困政策落地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减费让利力度,惠企利民;落实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做到应延尽延,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

总体而言,农村中小银行仍需不断探索,发挥深耕本土的比较优势,守好自身“一亩三分地”的同时,寻求差异化发展道路,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