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沛原 通讯员 余昌志
【农村金融时报】
“老表,我承包了隧道土石方运输,还要再购置一台后八轮,急需5万块钱,你快给我想想办法。”湖北十堰张湾区西沟乡相公村村民刘国永抄起电话打给李道刚,语气急切。
“你先别急,我待会儿就到,资金今天可以到位。”话音未落,李道刚便带着平板电脑奔赴现场。通过湖北农信智慧微贷系统办理“荆楚小康贷”,从申请、录入、授信、签约、审批一气呵成,不到半小时资金就到账了。
李道刚是湖北十堰农商银行红卫支行客户经理、驻村金融村官。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熟络每一个沟沟岔岔、每一地风俗人情。多年的工作经验,根植于心的服务情怀,使他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除了开展驻村金融服务,他还热心介绍村民到企业务工、牵线搭桥推介农产品销售。
在郧阳区白浪镇会沟村,返乡青年聂新平成立十堰福瑞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发展羊肚菌产业,投资数百万元,建设高标准羊肚菌生产基地50余亩。他想扩大种植规模,却为资金短缺而为难。
郧县农商银行白浪支行行长、驻村金融村官龚加志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对接了解需求。当了解到该公司产品生态环保、市场需求大、能带动当地大量农民就地就业,是地方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后,当即为他推荐“青创贷”产品,并在1周内发放了50万元贷款,支持扩建羊肚菌种植基地200余亩。
在该公司带领下,白浪镇累计发展羊肚菌产业1500余亩,带动当地农民就业1000余人,农商银行累计向种植户授信300万元,放贷200余万元,带动了一个产业的发展。
“在我创业最困难时,是金融村官帮我想办法解难题。像这样送上门的贷款,以前想都不敢想。”聂新平说。有了郧县农商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他创业信心更大、发展底气更足。
在有“湖北淘宝第一村”美誉的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青年村民郭启均务工多年积累了资金和技术后,决定返乡创业,成立湖北七巧针织服饰有限公司。在该公司扩大生产规模遭遇资金周转瓶颈之际,郧西农商银行涧池支行行长、驻村金融村官高林及时介入,加班加点收集整理资料,5天时间办理发放了200万元小微企业创业贷款,又依据企业及个人良好的纳税征信情况,量身定制发放“税e贷”48万元,解了企业发展的燃眉之急。
“以前贷款都是我们求着银行,现在银行把服务送上门。有困难就找农商银行,这可是咱家门口的银行。”郭启均连连称赞。
今年,像李道刚、龚加志、高林这样的“金融村官”,在十堰农商银行共有500余人。据介绍,该行按照“人熟、地熟、情况熟,政治品行优、工作业绩优、工作作风优”的标准,选派一批党员干部和业务骨干担任“金融村官”,加强村银共建、整村授信、宣传惠农政策、推广金融产品,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如今,自助银行“镇镇通”、电话银行“村村通”、扫码商户“店店通”、手机银行“户户通”,1535个普惠金融服务站、532名“金融村官”进驻1705个村组开展村银共建、普惠金融、乡村治理,累计建档35.67万户,授信27.33万户,为农户提供周转备用金82.69亿元......这些成绩,是十堰农商银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践行金融惠民的责任担当,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