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美丽
【农村金融时报】
——中小银行多措并举推进新市民金融服务
近年来,我国新市民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其在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中形成就业、创业、住房、养老等多元旺盛的金融服务需求,正成为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新蓝海”。据统计,目前我国新市民群体约有3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超过20%。
“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举措。”最近,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上谈及金融机构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时如是说。
如何让3亿新市民享受到高质量、便捷且符合其需求的金融服务?中小银行如何依托自身优势,提升新市民群体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破解新市民金融服务痛点难点
根据中国平安联合第三方调研机构等发布的《2022新市民金融服务白皮书》,新市民群体主要分为外来务工人员、小微企业主以及随迁老人三类群体,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占比约为88%,小微企业主占比为3%左右,随迁老人占比约为6%。
综合各项调查结果来看,新市民群体差异非常大,对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金融需求各不相同。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研究员曾恋云此前在“2022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她表示:“新市民是处在不同生命周期,具有不同需求、不同行为习惯的市场主体,不同人群所需贷款产品的特征等大有不同。”
新市民群体普遍存在信用信息不全、抵质押物不足、金融需求小而分散等特征。在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下,金融机构很难有效覆盖这类群体的金融需求,如何才能有效破解这些难点、痛点?
中金公司研究部银行业研究首席、行业组组长张帅帅表示,银行在设计金融产品时要针对客户做一些更加细分、垂直的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提炼新市民群体的核心诉求。
针对新市民金融服务的痛点和难点,张帅帅认为,在金融基础设施层面,金融机构要为新市民群体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在融资层面,主要问题还是信息不对称,即金融机构无法通过常规方式了解新市民的财务状况、未来预期等,建议在保证合规和私密性的前提下,由政府、市场推动建设共享信息的平台;在投资层面,金融机构要针对新市民群体的特定风险偏好,提出更合理的理财建议,以提升客户的收益率。
提升质效更好服务新市民
新市民金融服务是银行业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的重点方向,增长空间较大,尤其是对中小银行而言,更是与大型银行错位竞争、互补发展的新赛道。
中原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徐诺金在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小银行与国有大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相比,在服务新市民群体方面有优有劣。
徐诺金认为,在区域地缘优势方面,中小银行有属地优势,对当地新市民客户的认知和理解比大型银行更加深入,能够更好地维系稳固客户关系,为新市民提供更及时、更精准的服务;在客户需求响应方面,中小银行专注于本地业务,决策链短,响应市场变化快,针对新市民特定需求可以灵活处理;在产品设计方面,大型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往往具有普适性,难以满足地方产业的个性化需求,而中小银行长期服务当地产业、深耕当地客户,能够基于新市民需求开发出更有针对性的产品,满足其多元化消费需求。而在劣势方面,主要表现为资金成本较高、金融科技存在短板。
北京农商银行党委书记付东升在出席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时表示,金融精准服务新市民,首先要推动金融服务的均等化和便捷化。
付东升介绍,北京的新市民人数多、分布广、需求差异大。北京农商银行全力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全市布设各类物理服务渠道超2600家,其中京郊地区占比88%、包含1953家乡村便利店和助农取款点,基础金融服务覆盖所有乡镇。
付东升表示,除了建设广覆盖的金融服务网络外,北京农商银行还在金融服务门槛无差别化和服务包容性上下功夫。
据悉,北京农商银行个人客户中,非本地客户674万人,占比47%,法人客户中非本地客户占比44%,从金融需求上看,有很大一部分客群对于便捷优惠的转账等支付结算需求较高。针对这一特点,北京农商银行联合天津、河北两地的农合机构推出了京津冀卡,让资金往来更加高效、更加优惠。
谈及中小银行如何提升新市民群体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徐诺金对记者表示:“中小银行应充分结合自身优势,围绕新市民客群的金融需求制定专项服务方案,多措并举加速推进新市民金融服务,因地制宜开展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把提高新市民的金融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落到实处。”
对此,徐诺金建议,首先,中小银行应将新市民作为重要服务对象,加大支持力度。在此基础上,中小银行要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设立专项额度、加大内部激励等措施,逐步提高新市民客户占比,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对于新市民开户、结算、担保等方面的费用,做到能免则免、能降则降,加大对新市民“减费让利”力度。其次,中小银行应强化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建立常态化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金融政策与财政、就业、住房、社保等新市民支持政策的有效衔接,积极对接政府区域性大数据平台,争取行业优惠政策,降低服务新市民的成本。此外,中小银行应将新市民需求与自身禀赋紧密契合,实现精准服务,全面提升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质效。
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餐饮业等都是新市民创业就业的重点领域和行业,也是北京农商银行重点发力对象。付东升表示,对于吸纳新市民就业有明显作用的重点领域,北京农商银行贷款余额超1160亿元,在一般贷款中占比达34%。
“中原银行成立新市民服务专班,制定《中原银行服务新市民十条措施》,为新市民提供专项、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徐诺金介绍,在助力新市民实现城市“安居梦”方面,中原银行针对在郑州的新市民客群推出了具备定价优、灵活还、期限长、优惠多等特点的专项住房按揭贷款产品“郑好安家”;在全省范围内推出“城市青年贷”按揭贷款产品,满足新就业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创业青年等的刚性购房需求;加强银政合作,联合郑州市住房公积金中心推出“住房公积金贴息贷款”产品,使缴纳公积金的灵活就业人员可享受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大幅降低新市民住房消费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