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连斌 通讯员 张鹤军
【农村金融时报】
——宾川农商银行“三个创新”精准对接金融服务需求
在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中,云南宾川农村商业银行顺应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不断发展的新趋势、新情况,以“三个创新”精准对接金融服务需求,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绘出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创新服务机制
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分多样、难以满足承贷主体要求等情况,该行按照“宜社则社、宜户则户、宜企则企”原则灵活确定承贷主体,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合理匹配相应的信贷产品与额度,满足其发展的融资需求。
宾川县州城镇前所村委会村民王勇承包荒山400多亩创办了晓柳家庭农场,发展枣子种植,在该行50万元农户信用贷款支持下,他采取“北种南移”方法,从河北沧州引进20多个枣子新品种研究试种,其中“天下第一枣”“冬枣”“蟠枣”3个品种获得成功,带动附近枣农种植3500多亩,产值近8000万元,实现了种植品种的迭代更新,让枣子成为附近村民致富的“金果果”,晓柳家庭农场也被认定为县、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创新融资担保方式
宾川农村商业银行与省农担、省融资担保公司等有代偿能力的国资担保公司开展银担合作,发挥担保增信优势,进一步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可得性,支持农户依托产业发展规模经营。
靠家传的柑桔种植技术,宾川县州城镇白庄村委会小田坝村村民陈江杰在村后山的灰窑坪建立了瑞泉家庭农场,随着种植规模扩大出现资金短缺。该行通过省融资担保公司保证担保向其发放3年期种植贷款80万元,解决了农场发展资金的困难。
“像这种在老树上嫁接的沃柑当年就可以挂果,生产周期缩短了2年。”正在果园忙碌的陈江杰介绍,农场种植面积从40亩发展到了120亩,沃柑产量将比去年翻两番,达到30万斤。如今,小田坝村家家户户发展柑桔种植,成为柑桔种植专业村。
创新金融产品
针对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和融资需求,该行先后创新推出“果e贷”“巾帼贷”“乡村振兴头雁贷”“惠商贷”“电商贷”等信贷产品,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好发挥保障农民增收、农产品有效供给和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
宾川县宏源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合作农场+农户”的组织形式,以土地入股创新利益联结,开展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以葡萄单幅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栽培为主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动葡萄生产由数量增产向质量提升转型,同时打造品牌、畅通营销渠道,带动小农户进入大市场。
该行通过发放500万元“果e贷”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持续支持宏源合作社和社员农户发展葡萄产业。目前,合作社拥有79个社员之家、共计1026户,有20个合作农场、1个村集体企业,产业辐射到了云南省的元谋、双柏、永胜等8个县,葡萄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户均葡萄年产值达26万元。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图为宏源合作社理事长铁余斌向宾川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剑寒和客户经理介绍阳光玫瑰葡萄生长情况。
“‘果e贷’用水果权做抵押,让合作社的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解决合作社发展资金的难题。”宏源合作社理事长铁余斌介绍,“合作社‘抱团发展’ 解决了农户单打独斗、规模小、分散经营、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实现了共同致富。”
截至目前,宾川农商银行已向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4个家庭农场和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2.95亿元,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合资源,发挥产业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助推宾川县葡萄、柑桔、石榴等高原特色水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种植,逐步实现种植、加工冷链、仓储物流、销售等产业融合发展,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绘出乡村振兴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