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2年11月07日 > 总第558期 > B2 > 新闻内容
让普惠金融既“普”又“惠”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郑长灵 通讯员 彭鑫

【农村金融时报】

——吉安辖区农商银行织就普惠金融服务网

江西吉安辖内农商银行作为吉安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中自带普惠金融基因、离大地最近的地方法人银行,长期以来始终坚持做普惠金融忠实的践行者,用自己的行动点燃普惠金融的“星星之火”。

截至目前,吉安辖内农商银行资产总额突破1400亿元,存贷款总额突破2200亿元,业务规模连续十多年稳居全市金融机构首位,与全市90%以上的农民建立了存贷业务关系,400余万存贷款客户实现了各层级群体全覆盖,贷款客户占当地人口比例达11%,位居全省农商系统前列。

让渠道向纵深处延伸

吉安辖内农商银行不断探索推动渠道建设从1.0版本到N.0版本升级,让金融服务触手可及。目前吉安辖内农商银行已经织就了一张“乡镇全覆盖、城区广角渗透、村级深度延伸”普惠金融服务网,12家法人机构实现县(市、区)全覆盖、267个营业网点实现乡镇全覆盖、2039个金融服务点实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455个智慧柜员机、710个移动服务终端实现网点全覆盖。

在实现乡镇网点全覆盖的基础上,辖内农商银行还推进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将金融服务的“窗口”前移到“村口”,打造“家门口的银行”;在商超、党群服务中心、办证中心等探索推出超市服务型、政务服务型、乡村帮扶型、景区服务型和宣传教育型等多种模式。

据悉,吉安全辖农商银行建有普惠金融服务站1407家,建成全省农商银行首家景区普惠金融服务站、首家社区普惠金融服务站,吉安全市首家政务型普惠金融服务站。

同时,吉安辖内农商银行将1100多名客户经理选派到村委(社区)担任“金融村官”,实现全市村(社区)金融村官全覆盖,为群众提供三尺柜台之外的温情服务;大力开展评级授信,贷款授信面较普惠金改前提升8.9个百分点至29%,授信户数增加11.8万户,授信金额增加184亿元,单笔贷款额度25.4万元,较普惠金改前下降0.86万元。

此外,吉安辖内农商银行还突破物理窗口等线下服务的制约,推广手机银行、聚合支付等电子银行产品和“云服务”、社区通、社保通、校园通、银医通等一系列线上便民场景金融服务,并推出了百福“个商e贷”“惠农网贷”“居民网贷”“创业易贷”等系列纯线上产品,实现贷款“线上办、秒审批”。

目前,全辖农商银行互联网金融客户突破146万户,电子银行替代率达95%,个人贷款线上发放占比接近90%,让广大客户“足不出户”办理业务,实现金融服务“线上通”。

丰富普惠金融产品矩阵

吉安辖内农商银行瞄准金融需求盲区,不断丰富产品矩阵。

创新涉农信贷产品。针对农村客户、集体经济组织,吉安辖内农商银行在做优传统小额农贷等涉农贷款产品基础上,创新推出了“农权贷”“乡村振兴贷”“农机贷”等产品,有力支持了农户、新型农业主体、涉农企业发展壮大。其中,发放了全省首笔“农民住房财产权及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为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做出了有益尝试。

创新小微信贷产品。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融资难题,吉安辖内农商银行创新推出了“中标贷”“普惠助企转贷”“应收账款质押贷”“知识产权质押贷”“小水电收费权质押”“诚商信贷通”“新入园企业贷”等信贷产品。

创新特色信贷产品。针对新市民、下岗工人、女性客户、乡贤和退役军人等特色客户群体,吉安辖内农商银行推出“百福居民贷”“创业贷款”“巾帼贷”“乡贤贷”“退役军人贷”“助保贷”等产品,精准扶持了大批特色客户。其中,发放25亿元“退役军人贷”助力3.37万退役军人创业,退役军人专属产品获得江西省“天工杯”优秀普惠金融项目第三名。

减费让利惠企利民

吉安辖内农商银行致力于让群众享受实实在在的普惠金融红利。具体而言,一是“惠”让利。在保持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辖内农商银行逐年降低贷款利率,各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金改前下降56个BP,近两年来,为客户节约融资成本超过7亿元。

二是“惠”民生。辖内农商银行通过“惠农一卡通”“社保卡”长期免费代发省定18个大项、46个小项和县定17项等各类财政补贴资金,惠及全市80余万农户,成了政府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抓手,每年涉及手续费上千万元;免收百福卡开户费、工本费、手机银行转账等手续费和抵押物评估费等各种费用;免费代理发放社保卡320多万张,占全市发卡总量的七成以上。

三是“惠”关爱。近三年,吉安辖内农商银行累放民生类贷款近120亿元、创业担保贷款22余亿元,通过“百福慈善基金”累计捐资近300万元,资助500余名家庭困难的新入学大学生。

构建行稳致远的金融生态

吉安辖内农商银行不遗余力推进乡村信用环境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金融文化,强化每一个公民的契约精神和诚信意识。

据介绍,全辖农商银行积极与文明办、普惠金融服务中心、人行等部门协作,常态化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星级文明诚信个体户”评定,设定不同的等级,与贷款额度和利率优惠挂钩,并实行年检,努力构建一户影响一村、信用和金融资源成本相挂钩的“信用即荣誉、即资源”氛围。目前,全辖农商银行创建470个“信用村”、37个“信用乡村”、17.2万户“信用农户”,累计为2.1万户“星级文明诚信个体户”发放“诚商信贷通”177.51亿元。

同时,全辖农商银行通过生源地助学贷款这一抓手,在解决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难问题的同时,借助学生贷款初体验的机会,告知同学们履行合同、按期还款的重要性,培育感恩意识、担当意识、诚信意识。目前,全辖农商银行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2.2万户、余额3.6亿元。

此外,全辖农商银行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在线下,常态化进村入乡开办“金融夜校”,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今年累计开办“金融夜校”“金融知识普及活动”300余次、参与人数2万余人。在线上,借助线上直播、短视频、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等新平台,进行互动式和裂变式宣传,今年累计通过线上平台发布各类宣传150余期,内容涵盖信贷产品推介、金融知识宣传等各个方面,累计浏览量140多万次。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