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连斌 通讯员 张鹤军
【农村金融时报】
——宾川农商银行服务乡村振兴侧记
乌龙坝是云南省宾川县白族聚居的高寒山村,这里曾经是闭塞、偏远、靠天吃饭的山区村,近几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鼓励引导下,凭借特殊地理气候和广阔土地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种植错季上市的豌豆、白芸豆、蚕豆等农作物,通过宾川农商银行信贷支持,走出“三豆”特色产业发展的小康之路。
入秋以来,正是错季豌豆、白芸豆、蚕豆陆续上市季节,乌龙坝上豆田翠绿交错,田野里一派丰收景象。宾川农商银行党委按照省联社党委打造“金融助农先锋”品牌的部署和要求,组建“金融助农先锋党员突击队”,带领员工走村入户开展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送服务进村、送贷上门,助力山村特色产业发展,让山区群众致富路越走越宽。
图为乌龙坝双塘新村党支部书记向宾川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介绍蚕豆生长情况。
走进乌龙坝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双塘新村,50栋房屋整齐有序。致富能手熊建宝正站在开满鲜花的院子里。
“听村支书说,你需要点贷款,我们今天上门来为你办理。”宾川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说。
“想贷5万块钱,改造一下房子,把新家再修漂亮舒服一点。” 熊建宝说。
据悉,昔日为深度贫困建档立卡户的熊建宝,在种植错季豌豆、蚕豆之余,抓住乌龙坝季节性农忙大量用工就餐的商机,开起小卖部、包子铺,将面点、食品送到田间,方便农户,增加收入,走出自己的致富路子。
“我家贷款10万元种60亩蚕豆、白芸豆和豌豆,今年行情好,预计收入30多万元。”看着丰收在望的豆田,双塘新村党支部书记熊金天高兴地说:“家家户户种豆子,收入一年比一年好。村里人越来越勤奋,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独特的高海拔冷凉气候、土壤,比较适合种植鲜食蚕豆、豌豆露天蔬菜,出产的鲜食甜脆豌豆更具有色鲜、细嫩、味甜等特点。错季上市,填补市场空缺,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青睐,供不应求,村民积极性高,不断扩大种植面积。
熊志华是乌龙坝新村的老豆农,也是最早种植错季豌豆的村民之一,说起这些年种植错季豌豆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他掩饰不住内心喜悦。“40亩的豆豆,每年收入都在20万至30万元。”熊志华说出他的发展愿望:“村里的土地资源有限,我刚在洱源县承包200亩土地,希望农商银行追加20万元贷款,支持我把产业做大,发展规模化种植。”
针对乌龙坝农户资金底子薄弱的特点,宾川农商银行通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与村委会党总支、村干部联系合作,持续为村民提供免担保、免抵押的信用贷款,每年为507户村民提供2483万元贷款资金,为乌龙坝特色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目前,乌龙坝种植甜脆豌豆1.2万亩、白芸豆6000亩、蚕豆3000亩, “三豆”产业产值近9000万元,户均收入15万元。
“如今,村民们下地干活,都开着面包车或小货车,小洋楼也是一家比一家盖得好。”乌龙坝村党总支书记杨利恒介绍,村委会将紧紧依托宾川县打造“一县一业”大背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配齐配全产业发展“硬件”,有序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发展,实现特色产业与田园风光有机结合,助力这里的农民生活富裕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