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2年10月17日 > 总第555期 > B3 > 新闻内容
大同农信社 全面助力稳市场主体稳经济大盘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王磊 通讯员 冀永青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以来,山西大同农信社坚定“资金取之于当地、服务于大同”信贷投向,全面助力稳市场主体、稳经济大盘,取得显著成效。

紧盯重点工程项目

大同农信社紧盯重点工程项目,向4个省市重大重点工程新增贷款0.66亿元;向1个“专精特新”项目新增贷款0.15亿元;向38个纳税ABM级企业新增贷款1.86亿元;上半年累计投放实体贷款139.05亿元、实体贷款净增40.05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2.3亿元。

大同农信社紧盯“特”“优”农业产业,向7户农业龙头企业新增贷款1.19亿元,助力乡村振兴,加大银企合作力度,利用“信易贷”平台,累计发放信用贷款22.96亿元,占全市总投放量的三分之二。

同时,大同农信社紧盯市场主体倍增,出台助力市场主体倍增行动方案,满足小微企业、新市民融资需求,拓展首贷户7994户,新发放贷款48.95亿元,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上线“兴农快贷”“晋享贷”申贷平台,上半年为各类主体线上办贷0.33万笔,金额11.47亿元。

信贷投放逐步由“线下跑腿”向“一次审核完成放贷”转变,“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得到巩固。

此外,大同农信社紧盯助企纾困解难,严格按照省联社《稳市场主体稳经济增长十项措施》和《支持市场主体抗疫情促发展十条举措》要求,落实无还本续贷、减费让利、调整结息方式等“稳链保链”政策,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今年以来,大同农信社共办理无还本续贷38.48亿元,为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新增贷款4.2亿元,民营经济主体贷款平均利率低于全省农信社0.92个百分点。

深入推进信用工程建设

为做优普惠金融,大同农信社以“信用”为载体,以“信用工程”建设为抓手,推进“整村授信”,助力乡村振兴,创建信用村(市场)82个,评定信用户9006个,累计授信7.29亿元,发放信用贷款8.53亿元,让农户和商户的“信用”变成“真金白银”。

同时,大同农信社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投放脱贫小额信用贷款2.92亿元,占全市的三分之二。

此外,大同农信社丰富信贷产品,将发展普惠金融作为落实“六稳”“六保”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用好6大系列、36款信贷产品,普惠型小微贷款净增11.02亿元,同比多增5.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37.75%,普惠型涉农贷款净增19.48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216.44%。

大同农信社还延伸服务触角,完善以195个物理网点为骨干,以915个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站为辅助,以流动金融服务车为补充的服务模式,实现千人以上行政村金融综合服务全覆盖,农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便捷金融服务,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打造特有品牌

大同农信社把“阳光办贷”作为清廉农信建设重要抓手,启动“阳光办贷 清廉大同”专项行动,出台实施方案,层层动员部署,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开展宣传,向全社会公开贷款产品、贷款基本条件、贷款流程、贷款利率、客户经理信息、监督方式,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提高办贷效率,建立廉洁办贷回访机制,打造“阳光办贷”品牌,为清廉农信建设注入活力。

同时,大同农信社把“微笑农信”作为提升优质文明服务重要抓手,实施“微笑农信 服务大同”主题活动,内提素质强技能,组织运营主管、授权人员、大堂经理、综合柜员开展履职能力测试924人次,组织全员轮训25次、技能比武17次,完成538名柜员星级评定工作。

此外,大同农信社常态化高强度开展“神秘人”检查47次,落实网点负责人“一日临柜”“站大堂”等制度要求,全面督促提高网点服务客户能力和水平,基层网点客户满意度提升到99.5%,全辖195个营业网点正成为“微笑大同”展示窗口、“文明大同”靓丽名片。

守牢风险“底线”

大同农信社始终把强管理、增收益、控风险作为行稳致远、长远发展的基础工作,实现队伍、业务、安全“三个稳定”。

大同农信社在“强管理”上下功夫,将党的领导融入经营管理全过程各环节,结合市委“六治”要求,落实“明细严实紧廉”六字工作标准,持续转变工作作风;出台《县级行社领导班子成员履职评价办法》《13710督办工作办法》《沟通协调督导联动机制》等47个制度办法,扎紧内控管理的制度“篱笆墙”;强化审计监督,开展专项审计与重大决策部署跟踪审计8次,形成以审计促规范,以监督促提升的经营机制。

大同农信社在“增收益”上下功夫,持续调整信贷资产结构,上半年实现贷款利息收入10.79亿元,同比增加2.25亿元,增幅26.35%;合理配置资产,资金业务收入5.87亿元,收益率4.33%,较同期提升0.81个百分点,增强风险抵补能力。

大同农信社还在“清不良”上下功夫,落实“明责自清、依法起诉、高管包户、以物抵债”等办法,深入推进风险资产专项清收,化解存量风险,守牢风险底线。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