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耿文 通讯员 南忠航
【农村金融时报】
——农发行甘肃省分行探索后发赶超的“甘肃路径”
灼灼岁序,华章日新。农发行甘肃省分行在全国系统首创“农社担贷”农民合作社直贷模式,办理全系统第一笔通过住房公积金系统结算的存款业务,搭建全系统第一个住宅维修资金云管理平台系统,投放全省第一笔国家储备林贷款……截至8月末,该分行贷款规模达1892.31亿元,实现了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跨越。
图为为农发行甘肃省庆阳市分行贷款支持的甘肃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新增9000万羽白羽肉鸡产业化一期建设项目。
甘肃作为欠发达地区和老工业基地,面临着扩大经济规模和加快转型升级的双重任务。近年来,农发行甘肃省分行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紧密结合省情实际和形势任务变化,深入思考研究,结合实际统筹谋划部署,逐步形成了做好“水、绿、地、城、业”五篇文章的发展思路,引导全行用实际行动诠释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扭住“水”的源头。该分行紧扣全省水利建设“四抓一打通”实施方案,大力支持供水、调水、节水、治水、水生态治理,今年已投放水利贷款16.78亿元。
厚植“绿”的底色。该分行积极对接“双碳”行动方案,制订并印发高质量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支持全省新能源和国储林建设,截至8月末,累计投放绿色信贷99笔、金额164.96亿元,较年初净增160.55亿元,增幅50.99%,高于全行贷款增速31个百分点,存量绿色信贷项目215个、金额475.41亿元,占全行贷款的25.66%。
紧抓“地”的根本。聚焦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等重点任务,该分行综合运用土地交易两项指标,加大对高标准农田、耕地保护、土地综合整治等领域支持力度,今年已投放农地贷款72.39亿元,贷款余额90.81亿元。
把握“城”的趋势。该分行支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今年已投放贷款107亿元,重点支持县城补短板、城乡融合和县域重大民生项目。
打造“业”的引擎。聚焦产业兴旺,该分行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打造农业产业集群、百亿级产业强县和特色产业大县,去年以来累放产业贷款158.59亿元,产业贷款余额达257.71亿元,推动特色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农民增收的支柱。
同时,该分行有针对性地提出“聚焦四大区域、带动三类人群、突出两个融合、用好两类政策”的工作思路,推动项目、资源、举措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倾斜。2021年来,投放衔接贷款565.99亿元,至2022年8月末衔接贷款余额1294.67亿元,较年初净增215.81亿元,增幅20%。
针对疫情,该分行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快速启动应急通道,累计审批疫情防控相关领域防疫应急类贷款71笔、金额18.86亿元,累放贷款287亿元支持139户企业复工复产。
此外,该分行积极落实减费让利惠企措施,对复工复产贷款首年再优惠,扶贫贷款、生猪全产业链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首年再优惠,全面推广运用农发行31条差异化政策,推动各项政策和各类资源向重点县和帮扶县倾斜。
截至8月末,该分行分别向58个脱贫县、23个重点县投放贷款243.84亿元、86.75亿元,贷款余额分别达1042.44亿元、377.37亿元,在27个有农发行分支机构的脱贫县全部消除贷款投放“空白点”,在人民银行、银保监局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中连续两年获得最高等次“优秀”。
山水万程,步履不停。农发行甘肃省分行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努力推进业务高质量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甘肃经验”,探索出经济欠发达省份农发行后发赶超的“甘肃路径”,交出了一份精彩的高质量发展“甘肃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