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2年09月19日 > 总第552期 > A3 > 新闻内容
金融支持“新农人”要多点“个性化定制”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郑珂 罗尔豪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各地都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新农人返乡创业。农业农村部发布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各类新农人创新创业人员已突破1000万人。然而由于受政策、市场、资金、技术、信息等诸多因素制约,新农人创业成功率不高,部分新农人“逆向回流”。如何把新农人请回来,留得住,正成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面对的一道新考题。

新农人个性十足,往往采用更多好玩实效的跨界手法做农业。金融支持新农人要根据他们的特征,创新支持方法,推出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新农人创业的支持。

首先,支持措施要个性化。针对性、个性化的支持措施来源于调查研究,金融支持措施制定前要深入新农人群体,做好调查研究,看他们缺什么、要什么,把他们研究透、琢磨清。比如:新农人贷款缺乏担保融资难,金融机构就要在“破”字上下功夫,落实融资担保、企业互保、扩大抵押物范围等综合措施,研究以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和大型农机具、蔬菜大棚、农产品存货,以及财政直补资金等为标的的新型担保业务;加强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合作,创新开展农业保证保险小额贷款等信贷产品,发挥农业信贷担保和“农业保险贷”等金融服务精准支农作用等。

同时金融机构要提升金融服务新农人不良贷款比率容忍度,实施差异化考核和呆账核销等,给银行松绑。针对新农人缺乏金融和财务知识,对财务管理、借贷融资等较为陌生的情况,要开展个性化金融培训,补齐新农人金融知识“短板”。

其次,信贷产品要个性化。新农人具有“互联网+”、全产业链和经营业务跨界跨领域的特征,金融机构在产品创新时应适应新农人信贷产品多样化的要求,开发出更多适合他们创业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金融产品。比如:对于缺乏抵押或有效担保的新农人办理“小额信用贷”和“帮扶贷”等免担保纯信用贷款;针对新农人“亲电子商务”特征,开展青年电商金融服务探索,创新“金融+新农人+电商”等模式,推出“电商创业贷”,满足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上从事电子商务的客户资金需求;针对“农创客”“田秀才”等为代表的新农人,农村金融机构可加强与社保局和融资担保集团合作,推出“新农人创业贷”,通过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和开发特色保险品种,加大贴息力度,为返乡新农人创业经营提供资金保障。同时要创新还款方式,针对新农人经营新型农业主体资金需求大、回笼慢的现状,可根据经营周期和资金状况,设定还款方式和贷款期限,资金周转困难时可选择分期还款模式,避免传统模式下“一年一贷,一年一还”的资金周转困扰。

此外,金融服务要个性化。农村金融机构要在风险可控、流程严密、授权审慎的前提下,简化申请资料,创新办贷流程,实施精细管理,借助金融科技力量,开发审贷模式和服务方式,确保金融服务能够畅通到新农人的各个领域;积极贯彻落实减费让利、惠民利企决策部署,对新农人办理银行账户、人民币结算、电子银行和银行卡相关业务支付手续费进行减免,贷款利率优惠,切实帮助降低新农人经营成本。

(作者单位:河南淅川农商银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