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长灵 通讯员 占昌曦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江西武宁农商银行紧紧围绕“村银共建+普惠金融”模式,发挥自身优势,以党建引领为支撑、以创新服务为突破、以政策支持为依托,积极探索运用“培土、深耕、固根”的村银共建工作法则,并依托辖域设立的83个普惠金融服务站、163个“村村通”助农服务点,逐步壮大乡村普惠金融体系,将农商银行支农支小职责与服务乡村振兴职责深度融合。
武宁农商银行突出“党建+村银共建”引领,实现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党建在“村银共建”中的引领与关键作用。“没想到农商银行这么多种贷款产品,白天我们忙农活,他们傍晚来给我们讲金融知识。我这就选个适合我的信贷产品,正好要买农资器械。”武宁县杨洲乡森丰村稻田承包户王淼说。
据悉,为了将“村银共建”更好落实落地,该行各营业网点与全部乡镇辖域内183个行政自然村层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选派支行客户经理开展村委党建、村银共建活动,利用村民傍晚闲杂时间、集体活动等,以群聚一堂的茶话会形式,构建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一体化推进普惠金融体系。
武宁农商银行还以市场为导向,以“村银共建”为依托,推动整村授信及网格化营销,以便在农户提出具体的贷款需求时,可以更快、更精准、以更低的利率为其授信,实现“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切实满足客户资金需求。
“现在农商银行服务真的好,送贷上门,随用随放,方便多了,我也不愁扩大店面资金不够了。”经营武陵岩农庄的聂学军对武宁农商银行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连连称赞。
该行严格执行信贷政策,不断优化服务体系,以创新金融服务为出发点,持续推进小额农户贷款产品升级,简化小额贷款办贷手续,优化存量贷款授信流程,有效促进了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发展。同时,该行还发挥移动金融服务队上门服务优势,依托“线上+线下”优势,积极开展便民服务普及操作流程,为小额零售商户提供信贷服务让金融服务延伸并扎根到每个村、每个社区,着力推进了“普惠金融进万家”,切实把本土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打通。
“老刘,给我拿瓶醋、几包盐,家里等着用呢。”“老刘,帮我充个电费。”“帮我看下今年的社保交进去了没?”……在武宁县鲁溪镇胡山村的普惠金融服务站,每天都在上演着这样的场景,站长老刘不仅要卖零售商品,还耐心教群众使用自助金融机器,完成各种生活缴费。街坊邻居说老刘开了家“银行杂货铺”,存换钱、交社保、缴费充值、生活必备品一应齐全。
这仅仅是武宁农商银行村银共建普惠金融的一个个缩影。多年以来,该行本着固本强基的工作思路,督促全行员工切实发扬“老信合”的精神,通过划好个人“责任田”强化固根之本,层层压实岗位责任,着力提升管理效能,拓展服务渠道、提升服务质效,全力推动普惠金融服务走深走实,使村银共建壮大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落实落地,把基础金融业务的服务半径从5公里缩短到100米、延伸到村民家门口,让普惠金融迸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