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松 通讯员 李书令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以来,河南正阳农商银行扎根县域,立足主业,深耕本土,通过深入推进整村授信工作,“靶向”精准零售信贷转型,借机突围,全力擘画“合规银行、百姓银行、幸福银行”的宏图愿景。
截至8月末,该行用信户数2.39万户,涉农贷款余额78.32亿元;开通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客户23.96万户,金燕社保卡18.75万张,卡产品应用合计133.69万个。
守规矩防风险
打造“合规银行”
该行将合规作为开展工作、设计产品、搭建系统的第一要件,健全涵盖信贷业务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今年以来,全辖组织集中专题合规培训6次,将监管和法律要求固化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首要标准。该行紧抓“合规担当、竞争奉献”的“狼性”合规文化建设,着力提倡高标准的职业道德行业规范,弘扬诚信、合规、尽职等职业价值理念,进而固化全辖员工的合规理念。
同时,该行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让全行员工明白银行的各项制度,特别是监管举措,都是从无数银行风险加剧甚至倒闭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为此,该行上下认真学习上级制定的信贷管理制度,以务实举措强化制度落地生根。
此外,该行坚持以案为鉴,以过为镜,充分发挥风险监测、识别、预警系统作用,做到对风险防控早识别、早发现、早处置,做到防微杜渐。今年以来,该行开展集中警示教育3次,剖析5名违法、违纪、违规案例,形成“讲规矩、守底线、重合规”的浓厚氛围。
重服务贴民心
打造“百姓银行”
该行秉承以“三农”及县域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结合正阳“花生之都”特色,坚持信贷投放“小额、分散、提高涉农占比”原则,瞄准花生种植、管理、加工等产业链,开发信贷产品。
同时,该行下调各类普惠型贷款产品的指导利率,进一步降低普惠型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在续贷方面,为抗疫企业、复工复产小微企业、存量“白名单”企业提供无还本续贷服务。今年以来,该行为普惠中小企业延期还本贷款1150笔、金额14.42亿元;运用“金燕连续贷”“金燕承接贷”“金燕纾困贷”“金燕复工贷”等信贷产品,对偿还贷款出现困难的160余家企业办理续贷业务,累计金额18.58亿元。
该行还利用CRM系统,加强与乡镇、村委对接,落实普惠大走访,做到数据精准采集,实现整村授信全覆盖,推动信贷转型升级暨零售业务全面“落地”。通过打造信用村、信用户,为“三农”领域融资减负,促进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提质增效和扩户增面。今年以来,该行通过CRM系统对全县295个行政村、居委会居民进行信息采集,累计采集个人客户信息13.5万户,新增个人授信客户4.2万户,新增授信金额23亿元。
此外,该行将信贷管理部的职能转化为普惠金融机构,行党委从现有后备人才库中充实了10名支行副行长和支行长助理,优化信贷团队建设,增设信贷人员,薪酬向信贷岗位倾斜,巩固并强化普惠金融队伍建设。今年以来,已累计发放“乡村振兴”系列产品贷款5479笔、金额5.92亿元。
联客户惠员工
打造“幸福银行”
该行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全行32家营业网点全面开辟“百姓驿站”,在大厅醒目区域摆放金融知识宣传折页,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厅堂微沙龙”等活动,向客户介绍典型网络诈骗出现的新案例和识别方法,不断提升客户风险防范意识,逐步建立起金融服务长效机制。
同时,该行搭建素质培养、知事识人、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的人力资源体系,将38名德才兼备的青年选入中层干部后备人才库。
日常工作中,行领导班子落实走访员工机制,以“面对面”的方式倾听员工诉求,帮助员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难题,并及时公开、公示员工关心关注的问题;落实职代会职能,拓宽员工参与管理渠道,尊重员工主人翁地位,扎实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增强全行员工的团队意识。
此外,该行建立网格化营销模式,搭建“金融+社区”生态圈,培植和发展一批公职人员、企业高管、个体工商户等中高端客群,将辖内206家金融服务站升级改造,形成具有支农惠农补贴支取、转账、余额查询等银行基础服务功能的金融便民服务站。目前,全辖实现“简单业务不出村,综合业务不出镇”,有效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