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2年09月12日 > 总第551期 > A4 > 新闻内容
抗旱保秋收 保险业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田耿文 郑源源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夏季以来,我国多省市出现了持续性的极端高温天气,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导致不少地区土壤墒情下降,给水稻、玉米等秋粮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农业抗旱减灾形势异常严峻。

8月22日,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紧急通知,要求毫不放松抓好防灾减灾各项工作,全力以赴打赢抗高温热害干旱夺秋粮丰收保卫战。

8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强调要压实责任,进一步做好抗旱减灾工作。

旱情之下,保险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担当,主动作为,全力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守护农户“钱袋子”,撑起农户“腰杆子”,为秋粮生产提供有效保障。

高度重视

快速行动

旱情发生后,各地保险机构快速行动,迅速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启动灾害天气应急预案,提前筹备物资,建立理赔快速处理绿色通道,积极开展抗旱理赔服务工作。

为积极响应抗旱保秋粮要求,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财险公司第一时间下发《关于做好种植险旱灾理赔工作的指导意见》《种植险旱灾查勘定损工作指引》等,从密切关注灾情发展、全面做好防灾减损、及时开展现场查勘、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等方面给予旱灾理赔工作指导,多措并举做好支持抗旱情保秋粮。

中国人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启动重大灾害应急处置预案,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迅速开展旱情区域查勘理赔工作。

中国人寿财险安徽省分公司当地分支机构赶赴六安霍山县、金寨县,芜湖无为市、鸠江区、湾沚区等受旱灾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对水稻、玉米等秋季作物的受灾情况进行实地查勘,并积极捐赠抗旱物资,加大防灾减损宣传,指导农户科学应对高温干旱,提升农户的风险意识,降低农户的因灾损失。

为充分发挥保险的防灾减损职能,切实做好抗旱救灾工作,人保财险浙江文成支公司以政策为依托,与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协力,组织相关专家等第一时间赶赴稻田查看干旱情况,了解此次受灾情况,针对当地阶梯式稻田特性,就引水灌溉、增施叶面肥等多个方案进行讨论,现场补充细节制定可行性较强的抗旱计划;积极协调“人、财、物”资源,奔赴在抗旱保粮第一线,并向受损严重的水稻种植户送上抽水泵。

人保财险湖南永顺支公司对当地水稻种植农户旱情受灾情况高度重视,成立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旱情受灾农户理赔工作小组,对全县各乡镇投保农户的受灾情况进行及时核查,确保应赔尽赔。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承诺在核灾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应赔尽赔不惜赔,并将赔款及时赔付到受灾保险农户手中,减少农户损失。

做好服务保障

畅通理赔渠道

旱情灾害面前,各地保险机构在监管部门领导下,快速开通绿色通道,畅通线上理赔渠道,提高理赔效率,向社会公示7×24小时应急热线,提供快速理赔报案、咨询等服务。

太平洋财险河南分公司升级“e农险”数字化运营管理体系,通过线上化操作为广大农户在重大自然灾害特殊时期提供高效、便捷、贴心的理赔服务。

中国人寿湖北分公司承保客户宜昌中科种植合作社约210亩中药材受旱情影响。该分公司查勘组迅速赶赴受灾现场,经过勘察,当地因连续40天高温干旱,所种植的石菖蒲绝大多数绝产,地表干旱裂缝宽约1.5厘米,受灾情况严重,目前正积极协助客户处理,将尽快完成相关赔付。

中国人寿财险安徽分公司从快速查勘、灾情巡查、开通绿色通道等方面强化服务保障,确保24小时服务农户,并对承保辖区农作物生长情况、河流蓄水量、农户自救情况每隔一日进行现场巡查。对于绝产的地块,现场测量损失面积,简化理赔程序、开辟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将理赔款支付到农户账户,对于损失较大的农户,符合政策性农业保险大灾预赔付条件的,快速支付预赔付款。

在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中国人寿财险当地分公司与当地农业部门前往受灾观测点实地查勘旱情和损失情况,对受灾规模户进行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的现场赔付,保障农户弥补灾后损失,及时复耕复产。

“保险公司快速高效的理赔服务,提振了我们的种粮信心。” 德阳市的种粮农户说。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财险公司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落地11个省份,累计承保面积3080万亩,提供风险保障近300亿元。同时,中国人寿财险上半年累计为1510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超6000亿元,支付赔款超20亿元,有效保障了粮食丰产。

重视农田水利设施

引入“保险+维修”机制

在防汛抗旱中,农田水利灌溉设施项目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有效减少或规避洪涝、干旱灾害影响。

为有效缓解旱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河南开封银保监分局引导辖内保险机构积极推广农田水利设施“保险+维修”机制,有效激活管护要素市场,以政府引导为主,政府相关部门、保险公司、维修公司、村委等多方参与,形成共同监管、共同维护、共同受益的模式。

中原农险与开封市政府探索建立农田水利设施长效管护维修新路子,把农田水利设施纳入保险范围,为全市41761眼机井提供7.96亿元风险保障。

在引入“保险+维修”机制后,不仅提升了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建后管理水平,降低农田水利设施灾损风险,促进农田水利设施在灾后得到尽快修复,还大大减轻了政府管护的工作压力,实现了农田水利设施长效管护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可持续化发展,为今年抗旱保收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截至8月28日,中原农险共计接到农田水利设施保险报案3077件,涉及开封全市46个乡、541个村、3343眼井。该公司为今年秋粮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保障抗旱保秋工作顺利进行。

落实专项资金

捐赠抗旱物资

在河南,人保财险等机构主动与当地政府对接,了解抗旱减损物资需求,准备抗旱物资专项资金,进行抗旱减损准备。

在湖南,人保财险建立抗旱救灾专项资金,专门向总公司争取抗旱保收专项资金2000万元,专项用于采购抗旱救灾物资、设备、设施和服务,如抽水机、机井、人工增雨等,优先保障重灾区抗旱救灾需要。

为规范抗旱救灾专项资金使用,人保财险湖南分公司要求全辖系统要根据地方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用好用活专项资金,全力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抗旱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以达到防灾减损、确保粮食安全的目的。

在湖北武汉江夏区,中国人寿财险第一时间联系购买50台潜水泵送到当地街道村委,帮助减少灾情损失,保障农民增收。

中国人寿财险江西分公司针对当地承保的中稻、晚稻、淡水养殖、油茶等受到旱情影响,实时跟踪、核查灾害损失情况,投入防灾减损专项资金,用于购买抗旱设备,支援抗旱所需物资,其中为南昌蒋巷镇、塘南镇、南新乡等抗旱保秋一线紧急支援了40套油浸泵。

在河南南阳,中原农险开展“抗旱情,保夏耕”五优五心活动,组织抗旱物资,助力农户抗旱,向承保农户捐赠水泵、井架、水管等抗旱物资150余万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农村保险研究所所长庹国柱告诉记者,要更好发挥农业保险在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中的作用,需要不断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努力“增品、扩面、提标”,在提高保险保障水平的同时,做好对农户的农业风险和保险知识的培训,调动农户参加保险的积极性。

值得关注的是,在近日举行的2022服贸会期间,大连商品交易所发布“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在为公众带来“气象+期货”新体验、新成果的同时,也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如何应对天气变化风险、相关保险机构和期货公司开展农产品“保险+期货”提供了新思路。

(本报记者 王爱静 王松 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