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金霞 吴晓燕
【农村金融时报】
——农发行安徽省分行全力支持夏粮收购
图为小麦入库前翻晒
今年安徽省小麦再获丰收,产量和质量都明显优于去年。农发行安徽省分行提前调研部署并展开行动,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办贷节奏,优先保障夏粮收购贷款调查审批,5月底已完成夏收客户的评级授信和贷款审批工作。
“今年我们备足夏粮收购资金200亿元,在全力支持政策性收储基础上,加大市场化收购贷款投放力度,确保打好新年度支持收购‘第一仗’,为稳经济大盘作贡献。”农发行安徽省分行副行长金雷说。
数据显示,截至7月12日,农发行安徽省分行已投放夏粮收购贷款89.51亿元,同比投放增加32.34亿元。
采取积极措施
应对市场变化
“今年受小麦价格持续上涨、生产成本提高、疫情反复等因素交织影响,农民惜售心理较往年增强;储备小麦轮出销售基本完成,增储补库时间紧任务重,对新麦价格形成支撑,同时面粉等用粮企业入市收购意愿强烈,小麦购销市场博弈加剧。加之托市小麦暂停拍卖,市场陈麦供应趋紧,新麦价格高位运行。”安徽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粮食经纪人对记者说。
据记者多方了解,目前,安徽省粮食经纪人收购的毛粮价格基本在1.45元/斤以上,加工企业和粮站收购价格在1.5元/斤以上。
与此同时,今年安徽小麦面临不可控因素增多,市场预判难度加大。
据农发行安徽省分行相关负责人分析,由于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粮食市场不确定性增强。尤其是国际粮价创历史新高,且多国限制农产品出口,使全球粮食供应相对紧张。但因为一些不确定因素增强,未来国际粮价亦可能突然跌落,传导至国内,带动小麦价格下跌。特别是在当前粮价处于近年来高位,后市高位震荡可能大,意味着支持粮食市场化收购份额越多,后期面临的风险防控压力就越大。
针对上述新变化,安徽省分行积极做好应对措施:一方面提前逐县摸排,与粮食主管部门对接,对全省小麦主产县逐县研究市场化收购方案,在保障政策性收购资金供应的基础上,审批市场化收购贷款9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5亿元,切实做到“钱等粮”。
另一方面,该分行把防范价格风险摆在突出位置,鼓励国有购销企业快购快销、代收代储,提前锁定收购价格,对超出部分,约定由合作企业承担,防止后期价格跌幅过大风险。同时,严把资金支付关,落实真实有效的购销合同,确保企业“购得进、销得出”。
该分行把握小麦集中上市前的有利时机,加大贷款投放,帮助企业在价格相对较低时掌握一批优质粮源。后期加强价格监测,引导企业有序、理性收购。
此外,该分行利用库存远程监控系统开展贷后库存检查,提高库存监管质量和效率,并与粮食主管部门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切实管好粮食库存。
做强做优做大市场化业务
提升信贷服务质效
在安徽蚌埠怀远徽粮集团收购现场,满载小麦的车辆排起长龙,等待质检、过磅、卸车、入库,每个环节井然有序。
“今年我们的订单量增大,收购资金需求量也多了,农发行结合我们的实际需要,为我们提供充足的收购资金,让我们有信心和底气把更多优质小麦收上来,让每位售粮人都能粮出手、钱到手。”徽粮集团副总经理朱明表示。
据悉,为全力保证政策性收购资金足额供应,安徽省分行确保满足各级储备增储轮换资金需要,对中央储备企业执行国家粮油储备轮换和地方储备企业增储轮换的资金第一时间发放,确保储备业务颗粒归仓。
市场化收购是今年夏粮市场的主基调。安徽省分行在做好风险防控的前提下,一方面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做强市场化业务。依托粮棉油产品做长产业链,围绕核心企业做实供应链,充分运用“定购贷”“竞拍贷”等成熟模式,整合资源开展一揽子营销服务,增加客户体验感和满意度,打通贸易链和产业链。
另一方面,围绕创新模式做优市场化业务,继续发挥信用保证基金托底和增信作用,有效解决支持收购风险防控“最后一公里”问题;全力推广徽粮产业平台模式,促请地方政府建立专司粮食产业发展的投融资公司,推动政府投融资公司市场化、产业化、实体化;大力推广天长粮油总公司“购销合作”模式、宿州汇谷模式,提前锁定价格、销路、利润和风险,助推地方国企探索参与市场化收购;推广阜南中裕全产业链经营模式,通过支持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共同发展,打造“产购储加销”粮油全产业链发展业务样板。
此外,该分行依托产销对接做大市场化业务,借助长三角区域间内生循环动力,积极支持省内优质企业与浙江、上海等地开展产销对接业务,把各自区域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
在提升信贷服务质效方面,安徽分行优先保证夏粮收购信贷规模,资金计划部门优先配置夏粮收购信贷资金规模、提前筹集资金,保证资金供应不留缺口。同时,提高办贷效率,各级行各部门密切配合、有效衔接,前中后台倒排工期,加快推进办贷流程,优先保障夏粮收购贷款调查审批,确保夏粮集中上市前完成贷款审批。此外,实行网银、银企直联等电子支付渠道7×24小时全天候服务;对收购期间时效性强、笔数较多的收购资金,采取“先付后审”的方式支付。
“接下来,我行将主动配合地方粮食主管部门,深入夏粮收购一线,引导售粮主体有序售粮,督导粮食收购企业按照当地疫情防控要求,采取相应防控措施,确保售粮人员安全。”金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