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沛原 通讯员 张译文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北京农商银行聚焦涉农小微企业纾困需求,通过延期还款支持、定制专属产品、开辟绿色通道、精准服务对接等举措,减轻客户还款压力,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促进涉农小微企业生产,支持农产品稳产保供,服务京郊特色产业发展。
自5月以来,该行已帮助56户涉农小微企业渡过疫情难关,投放贷款近6000万元。
延期还款支持
助餐饮住宿企业渡难关
刘先生是房山区十渡镇某餐饮住宿企业经营者,公司成立10余年,年收入最高已至千万元。然而,近年来因疫情影响,客流骤减,企业入不敷出,难以为继。
北京农商银行曾为企业提供100万元、2年期资金支持,有效缓解企业经营压力,逐步恢复正常经营。
就在今年5月贷款即将到期时,房山区因疫情全域居家,企业再次面临经营困境,难以按期还款。北京农商银行在与刘先生充分沟通后,将他的贷款展期1年。
本轮疫情期间,北京农商银行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逐户回访客户、持续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对于像刘先生这样因疫情遇到还款困难的客户,北京农商银行提前研究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展期、无还本续贷等多样化支持措施。
特色产品赋能
促民俗民宿旅游改造升级
去年9月北京环球影城开业,在云南经营客栈的北京居民马女士回到家乡,利用自家院落创建民宿,成为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首批准入的10家乡村特色民宿之一。
为更好发展,马女士盘算着将原有院落改造升级,但100余万元总投入让刚起步的她很为难。她期待着借助五一小长假积累一些资金和口碑,但突来的疫情给整个民宿行业按下“暂停键”。马女士不仅收入归零、改造无望,还要面临每日工资、水电等各类支出。
了解到马女士面临的困难后,北京农商银行与她对接并提供定制服务。针对民宿停业情况,该行迅速推出升级版“旅游户贷款”,利用民宿升级改造后预计收入和支出测算还款能力,额度最高500万元,期限最长可至5年,解决像马女士一样开业不久、收入不够稳定的民宿主融资难题。
今年6月初,马女士顺利拿到北京农商银行贷款资金,首次还款在12个月以后,最长可至3年,且前期还款压力较小。
截至目前,北京农商银行已累计向昌平、房山等区94个旅游户提供贷款支持3638万元。其中,仅今年5月、6月就已为通州、平谷、怀柔、延庆等区的餐饮、住宿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209万元资金支持,帮助客户渡过疫情难关。
开辟绿色通道
助农产品配送企业稳产保供
海淀区某配送服务企业以销售蔬菜、水果鸡蛋、牛羊肉及粮油为主营业务,下游客户多为区域内餐饮企业、社区和学校。
今年5月开始,下游客户受疫情影响无法及时付款,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张。
作为北京农产品应急保障“点对点”社区蔬菜直通车配送企业,该企业肩负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供应重任,要保障社区居民生活物资有序供应,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然而有限的流动资金让企业陷入“两难”。
北京农商银行为种植养殖、商超、配送等“菜篮子”稳产保供企业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及时满足企业各类金融服务需求。获知该企业困难后,北京农商银行跟踪了解企业动态,密切关注企业流动资金需求,提前开展授信工作。
在海淀区全域居家办公期间,北京农商银行利用电话沟通、线上系统、视频会议等线上方式加快业务审批流程,为企业提供190万元授信支持,企业还能享受涉农优惠利率,并结合企业经营特点灵活设置还款计划,助力企业加大采购量,做好稳产保供各项工作。
专项服务对接
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生产
北京市存量农民专业合作社7000余家,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持续提升,已成为带领农民进入市场,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
大兴区礼贤镇某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蔬果产销为主营业务,通过租赁种植基地、农户分散种植、合作社统一管理模式,探索出“合作社+农户”共同增收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京津冀及内蒙古等多地农户增收。
然而,近两年疫情反复,造成合作社下游客户需求不确定性增加,并且回款账期有所延长。本轮疫情发生时,正值该合作社与内蒙古种植基地协商租赁事宜,原本想扩大种植基地规模,但由于流动资金有限,一直未能落地。
2020年以来,为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稳产保供抗击疫情,北京农商银行创新特色产品,研发专属系统,不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针对该合作社面临的资金周转难题,北京农商银行及时提供160万元、3年期循环贷款支持,给予涉农优惠利率,并增加自主支付方式,满足其灵活用款和降低成本的需求,让合作社租赁种植基地、扩大种植规模再无资金短缺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