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2年07月04日 > 总第541期 > A6 > 新闻内容
农业银行都昌县支行 “贷”动老渔民投身新产业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0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郑长灵 通讯员 史成黎

【农村金融时报】

自鄱阳湖禁捕退捕工作开展以来,江西省都昌县为了鼓励当地渔民围绕“禁得住、退得出、能小康”的目标,通过转产转业,全力保证“老渔民”上得了岸、过得上好生活。

都昌县周溪镇政府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了现代化、标准化的珠贝孵化产业园。部分渔民转身变老板创业,产业园的机器声逐渐响起,生意越来越红火。家住江西都昌县周溪镇梅沙村的村民曹文健就是其中之一。

几年前,曹文健依靠捕鱼维持整个家庭的生计,最困难的时候连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家里的一日三餐也都是咸菜和腌鱼。现如今,转产上岸后生活逐渐好了起来,看到珠贝孵化的生意红火,曹文健萌生了创业念头。

图为村民在曹文健的工厂从事珍珠加工。

“老伴儿,珠贝咱熟悉,办一家珠贝加工厂怎么样?”他将这一想法告诉了妻子,妻子犹豫半天,拿着账本对丈夫说:“就算把国家回收渔具补助资金全算上,还差20多万元。”

近年来,农业银行九江分行推行“惠农e贷”整村授信试点工作,曹文健看到周边村纳入了试点,农业银行都昌县支行工作人员上门调查情况,支持渔民上岸创业及产业发展。于是,他也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农业银行都昌县支行了解贷款的事宜,工作人员告诉他办理的材料和条件,让曹文健感觉吃了定心丸。回到家中,他告诉妻子:“农行的贷款条件非常好,3年循环,适合我们,而且针对我们农户贷款利率低。”

提交材料后没几天,该支行的工作人员便给曹文健打来了电话,通知他贷款已发放。靠着这笔资金,曹文健的家庭珠贝加工厂顺利办了起来,全家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厂里,起初厂里的营收额也不多,后来随着销路的不断扩大,工厂的利润也从几万元增长到了200多万元。

为了满足生产需要,曹文健还招聘了十几名退捕渔民,这座工厂也成了让大家致富的“新渔船”。在厂里打工的老渔民们每月有了6000多元的稳定收入,生活水平也获得了改善。

自禁渔政策实施以来,农业银行都昌县支行对退捕渔民群体开展了多次调研,根据退捕渔民群体的实际需求和条件,制定了人性化的金融服务举措,帮助渔民走上产业致富的康庄大道,并依托“惠农e贷”等拳头型农户贷款产品,累计为周溪镇渔民转产发放信贷资金2400余万元。

如今,路过江西都昌周溪镇,一块“周溪镇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基地”的牌子格外耀眼,周边居民掀起了一股珠贝创业热潮,老渔民们华丽转身,开上了“新渔船”,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