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居和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广东惠州农商银行坚持以党建引领,立足市场定位,在优化支农服务上俯身着墨,在强化融合创新上坚定落笔,以新举措践行新理念,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效,谱写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崭新篇章。
截至5月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714.25亿元,较年初增加4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26.12亿元,较年初增加28.59亿元,特别是涉农贷款余额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97.32亿元和306.24亿元。
在坚持党建引领方面,该行聚焦“三农”,推动实现“兴百业、进百村、户户通、全覆盖”,打造“党建引领+村村通政务+户户通金融”发展新格局。据悉,总行党委及辖内10个党支部分别与辖内30个镇(街)党委、311个行政村居(社区)党支部签署党建共建协议,实现结对共建全覆盖,建立与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对接、党支部与行政村(居)党支部共建、党员职工与村民群众互联的三级共建体系,为推进全面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在坚持完善机制方面,惠州农商银行设立全市金融机构首个乡村振兴与战略机构部,开展服务乡村振兴“五个一”工程,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项目,实地上门服务城乡客户近100万人,全力打造服务惠州乡村振兴战略的“惠州金融长子样板”。同时,该行持续推进“党建+普惠金融示范点”建设,并对辖区31个行政村整村授信超过3亿元,助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创新产品方面,该行聚焦小微民营等市场主体,相继推出7个系列30款产品,通过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深度融合,让金融服务触达更广泛的农户和小微企业主;不断丰富涉农金融产品,创新生物活体抵押,用科技手段为农业农民增信,让“生物猪”变“数字猪”;通过“青年创业贷”支持农村青年返乡创业;面向“专精特新”,打造“不看砖头看专利”的“技术流”信用评价体系,联动多方资源支持科创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稳固经济复苏基础。
同时,该行坚持科技赋能,让金融服务加速度。对内,重塑银行服务模式,让业务从柜台走上“云端”,让金融资源精准投送到最需要的地方,用新的方法和工具服务客户、纾解痛点、拓展业务。对外,通过定制化系统建设,帮助企业和政府解决痛点难点问题,助力企业管理、社会治理。此外,该行全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数字金融银行,构建“渠道+产品+平台+运营+风控”全方位“三农”金融数字化发展架构,优化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服务模式,让数据多跑路,让信用变财富,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可持续性。
惠州农商银行还依靠乡镇设立的网点和深入田间地头、车间厂房的队伍,收获了丰硕的“三农”服务成果。截至目前,该行有100多个营业网点、420多台自助设备、33个“惠服务”政银合作点、311台“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实现机构网点“乡乡有”、便民服务“村村通”,让普惠金融“飞入寻常百姓家”。
与此同时,该行186名业务骨干作为乡村金融特派员派驻至各行政村居(社区),当好党建共建联络人、创业致富参谋人、守信用信推广人、农村金融搭桥人、金融知识宣讲人,架起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三农”的桥梁纽带,让支农服务拓宽“康庄大道”。
此外,该行坚守“金融惠民”理念,近3年累计减费让利近5.4亿元,着力降低中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制定综合化金融帮扶方案,助力改善乡村治理生态和信用生态,让乡村振兴基础更加巩固;与4个区财政局合作推出“惠民惠农一卡通”专属结算卡,无偿承担低保补贴、高龄补贴等近100项涉农补贴业务,惠及农村百姓近20万人,全力写好民生福祉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