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2年06月20日 > 总第539期 > A2 > 新闻内容
地方法人银行应继续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 做大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编辑部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银保监会召开小微金融工作专题(电视电话)会议,交流当前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和工作进展,其中提到下阶段要聚焦信贷增量供给再发力,地方法人银行要用好用足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支小再贷款等政策,进一步做大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

早前,国务院发布《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资金支持比例由1%提高至2%,即由人民银行按相关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包括通过延期还本付息形成的普惠小微贷款)的2%提供资金支持,更好引导和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贷款。

无疑,将资金支持比例提升至2%对地方法人银行来说是重磅利好。对季末超出历史最高余额部分按比例兑现奖励,能有效激励在此方面有作为的地方法人银行不断开展普惠小微业务。

因此,对于地方法人银行来说,下阶段更应把握机会,持续用活、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扩大对普惠小微客户的支持力度,确保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取得实效。

首先,地方法人银行应持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公示优惠政策内容、条件和申办渠道,让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支小再贷款的政策优惠深入人心。

其次,地方法人银行应坚持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专业体制机制,在前期整村授信、整村走访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零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制造业等行业的小微企业,主动问询、优先支持,为其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并根据发展情况合理设定延期还本付息的条件,必要时可适度放宽延期期限。

再次,地方法人银行应加大科技赋能,提高线上审批贷款的能力。目前受疫情影响,不少金融业务转至线上,而对于小微客户来说,快速、及时获得贷款是保证其平稳运行的关键。因此,地方法人机构应该不断疏通线上贷款渠道堵点,完善线上贷款机制,做到贷款及时审核、快速发放,为政策的实施营造良好环境。

目前,随着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显现,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享受到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支小再贷款的政策红利。截至今年4月末,全国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1.86万亿元,同比增加了5294亿元。

但与此同时,也应警惕,对小微客户支持的扩面、增量客观上会使风险水平上升,可能出现客户到期不能按时偿还以及部分金融机构“盲目性”“运动性”放贷等情况。因此,对地方法人银行来说,还需不断提高风控能力,可以从加强贷后管理、完善风险治理架构、具体到人压实风险防控责任等方面入手,确保金融资源真正用在“刀刃”上,在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做大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的同时,实现自身稳健、长远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