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2年06月13日 > 总第538期 > A2 > 新闻内容
中银协发布倡议书:确保纾困政策落地见效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孙金霞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关于主动加强金融服务全面助力稳住经济的倡议书》(下称《倡议书》),从七方面提出20条倡议,包括加大信贷支持、持续减费让利、主动对接需求、发展数字金融、加强信贷管理等。引导会员单位进一步加强对因疫情暂时遇困行业企业和相关群体的金融支持,确保有关金融纾困政策落地,更好地稳住经济大盘。

《倡议书》提出,会员单位应提高政治站位,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银保监会的工作要求上来,靠前发力、精准发力,确保各项纾困稳增长政策尽快落地见效。同时会员单位应及时满足因疫情暂时遇困行业企业的合理、有效信贷需求,深入推进银担合作、银保合作,加强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合作,努力实现住宿、餐饮、零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信贷余额持续稳步增长。会员单位还应积极贯彻落实“稳外贸”政策要求,强化对外贸客户的跨境结算、融资、保值避险等贸易全流程服务,持续加大稳外贸融资投放支持力度。

此外,会员单位应用好用足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支农支小、交通物流、科技创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交通物流、粮食能源安全、科技创新、产业链供应链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会员单位要积极服务“双碳”工作目标,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持续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在持续减费让利,降低融资成本方面,《倡议书》明确,一方面要推动贷款利率下行。会员单位在继续实施现有减费让利措施基础上,应通过使用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和地方纾困政策,及时获取低成本资金支持,加强负债成本管理,在商业可持续性的原则下进一步降低企业贷款利率。另一方面要适当减免服务收费。会员单位应严格落实各项金融服务收费管理政策,鼓励阶段性实行更优惠的服务收费,适当加大对因疫情暂时遇困行业企业和相关群体金融服务收费的优惠减免力度。此外要挖掘减费让利空间。会员单位应持续改进服务技术、模式和业务流程,进一步挖掘减费让利空间,降低综合服务成本,帮助企业共渡难关。

在主动对接需求,做好融资接续方面,《倡议书》指出,首先要明确重点帮扶对象。会员单位应明确帮扶支持对象,结合地区特点和经营实际,加强对因疫情暂时遇困行业企业和相关群体融资需求的跟踪分析,主动提前开展接续融资信贷评审,按照市场化原则,对符合条件的积极给予续贷支持,避免出现行业性、群体性的限贷、抽贷、断贷。

其次要实施延期还本付息。会员单位应按照市场化原则与中小微企业(含中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等自主协商,对其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努力做到应延尽延。此外要完善个贷还款安排。对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受疫情影响隔离观察或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会员单位应对其存续的个人住房、消费等贷款,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期还本等方式调整还款计划。

在发展数字金融,提升服务效率方面,《倡议书》指出,要提高业务办理时效。会员单位应强化科技赋能提高业务办理时效,积极发展数字金融,提高金融需求响应、审批、办理速度。在疫情集中暴发地区,丰富“非接触式”金融服务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阶段性简化业务流程和申请材料,由于客观原因无法落实贷款调查和评审的,在确保风险可控前提下,探索采取“容缺办理、事后补办”等方式,以实现快速审批、快速放款。

《倡议书》还提出,区别对待涉企风险。会员单位应在平衡好增加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和防控信贷风险的基础上,科学把握信贷政策执行要求,对企业经营遇到的困难问题综合研判、分类施策,不搞“一刀切”。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不单独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征信记录,并免收罚息。

此外,《倡议书》还强调,加强纾困政策宣讲。会员单位应积极通过手机银行、微信银行、营业网点等渠道主动宣传介绍在纾困稳增长方面采取的措施、推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等,有效提升金融惠企政策知晓度。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