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爱静 通讯员 任万林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以来,浙江绍兴农商银行系统紧紧围绕粮食产业发展,加大金融资源倾斜,将金融服务贯穿于粮食产业链发展全过程,以实际行动促进粮食增产、产业增效、粮农增收。截至目前,全市农商银行发放涉农信贷资金572.47亿元,发放粮食产业领域专项贷款6.31亿元。
打造“娘家人”服务育“粮农”,全市农商银行聚焦辖内种粮大户、外出包田户等粮食生产主体,创新推出“粮农贷”,统筹安排2亿元粮食生产专项信贷资金,全面保障粮食生产主体在耕地复垦、育苗播种、农机购置等各环节的信贷资金需求。
同时,全市农商银行积极运用省农担助农系列产品、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等措施,切实解决担保难题,提高金融支持覆盖面。如系统内嵊州农商银行打造“小上海”支行服务品牌,为嵊州市三届镇830多户外出包田户提供贷款融资、支付结算、理财外汇等一揽子亲情服务。
建立“产供销”联盟,兴“粮业”。全市农商银行向市粮食产业协会、种粮协会等定向授信,共同搭建助农服务平台;同时,推广“农机贷款”卖方授信业务,即给予设备生产或销售企业一定的贷款授信,农户购买农机时仅需付一定比例的首付,其他由农商银行垫付,再由农户分期还款,以此推动粮食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破解“产量难”问题。此外,全市农商银行与供销社、农业产业农合联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市场化粮食收购融资长效机制,支持企业“有钱收粮”,推进粮食集中式存储,破解“储粮难”问题。
搭建“一碗米”场景通“粮路”,绍兴农商银行系统借助线下营业网点、丰收驿站等金融网点和线上丰收互联(手机银行)等渠道,搭建“一碗米”销售平台,延伸“从田间到餐桌”粮食产业服务链;每月开展“亲情米”线上优惠购买活动,促进粮农售粮变现,实现种好粮、卖好价;在网点与丰收驿站内设立配送点,将“米袋子”送到群众家门口。
全市农商银行创新推出线上贷款利率优惠券,定向发放粮食生产、收购、消费专项贷款优惠券,补贴“粮路”上下游种粮户、农业企业、生产企业等,推出一个月,就已使用优惠券8699张、补贴贷款利率26.1万元。
同时,全市农商银行积极宣传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等粮食生产贴息贷款政策及“双强”扶持政策。如系统内诸暨农商银行组织共同富裕专员上门为种粮大户、农业生产企业等走访宣传,对当地种植1300亩水稻的种粮大户朱华灿讲解贴息政策,帮其办理贴息贷款350万元,每年贴息金额约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