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磊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山东省联社结合全省农商银行实际,制定出台《全省农村商业银行新市民金融服务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导全省农商银行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新市民能力和水平。
《方案》要求全省农商银行充分发挥农商银行“三农”情怀深厚、亲缘地缘密切、生态场景丰富、产品迭代迅捷、风控能力良好等优势,聚焦新市民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需求,持续创新信贷产品、优化办贷模式、拓展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渠道、降低服务成本,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贡献农商银行力量。
创新信贷产品 拓展服务内容
为满足新市民创业资金需求,《方案》要求全省农商银行,通过与人社、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团委等部门合作,筛选创业新市民名单,定向推广“创业担保贷”“退役军人创业贷”“乡村好青年贷”等产品,简化办贷流程,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全力满足新市民创业资金需求;将支持新市民与支持小微企业相结合,将吸纳新市民就业的小微企业优先纳入“无还本续贷”支持名单,保障信贷资金接续。
为满足新市民住房资金需求,《方案》要求全省农商银行,在符合房地产金融政策要求前提下,适度发放个人按揭贷款,优化“购房按揭贷”收入证明和家庭资产认定标准,合理确定首套房按揭贷款标准,满足新市民合理购房需求。持续推广“装修分期贷”,支持新市民改善居住条件。
围绕新市民综合消费资金需求,《方案》要求全省农商银行,持续扩大“社保e贷”“公积金e贷”“薪e贷”“备用金e贷”等纯线上产品覆盖面,满足新市民购置家具、家电等耐用消费品资金需求及日常生活小额资金周转需求。对获得道德模范、劳动模范、岗位能手、行业标兵、杰出人物、致富带头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新市民,实行整体准入、批量授信。
为支持新市民接受教育培训,创新推出“新市民培训贷”,支持新市民获得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为满足新市民医养健康服务需求,推广“医保贷”产品,缓解新市民就医资金压力;推广“养老保障贷”产品,缓解养老机构担保难、融资贵问题。
优化办贷模式 推进便捷获贷
在优化线下办贷模式的同时,山东省联社推出线下和线上融合办理模式,推广“信e贷”“小微企业信e贷”办贷模式,完善“无感授信”模式;完善新市民信用评价体系,加强对新市民创业形态、收入特点、资金需求等因素分析,推动新市民“三地”信息共享,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新市民授信提供重要依据;扩大纯线上办贷模式覆盖面,运用“社保e贷”“公积金e贷”等纯线上产品,让新市民享受“秒批秒贷”的便利。
《方案》还要求,围绕社保服务,完善“智e融-税保通”系统,为新市民提供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缴费服务;完善医保结算服务,扩大医保业务合作范围,提升新市民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方便新市民办理医保信息查询、医保就诊和购药支付等医疗保障业务;围绕保障新市民合法权益,积极推广“农民工工资保函”业务,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完善纠纷化解机制,保护新市民等金融消费者权益。
完善服务渠道 降低服务成本
《方案》要求,在线下网点布局方面,要及时在新市民生活较为集中的社区、工作较为集中的园区、市场及企业周边增设营业网点,新市民集中区域的营业网点,可以设立新市民服务专柜,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在“线上网点”建设方面,升级推出手机银行5.0版,深化手机银行、智e购商城、积分系统的互联互通,为新市民提供存贷款、生活缴费、积分权益、社区生活等一体化综合服务。
全省农商银行要在原有“四张清单”信息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营销对接,细分客户群体,全方位、多渠道获取新市民信息和金融服务需求,精准提供专业化、多元化金融服务;针对新市民工作较为集中的园区、市场和企业,实行网格化营销管理;针对新市民生活较为集中的社区,加快一卡通用智慧社区建设。
围绕减费让利,《方案》要求全省农商银行要运用好人民银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和支小再贷款政策,加大优惠利率贷款投放;加强与政策性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合作,通过财政贴息、保费补贴等方式,努力降低新市民实际承担贷款成本;推广“随用随贷、随贷随还”灵活用款方式,降低资金占用成本;向新市民个人推广齐鲁乡情卡、思乡卡等特色银行卡,实行转账汇款、ATM取现、刷卡支付等业务的收费优惠,对个人网银和手机银行转账汇款执行“0手续费”;面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实行对公账户在柜台、网上银行、ATM等渠道转账汇款手续费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