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磊 通讯员 侯孝爱 薛文娟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以来,山西大同市农信社通过在全市农信社开展“微笑农信 服务大同”专项行动为抓手,努力提升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把成效展现在“窗口”,让形象彰显在“窗外”。
为了优化服务环境,提升客户满意度,全市农信社对照相关规定对营业网点内外部环境进行检查和完善,为客户配备点验钞机、饮水机、便民服务箱、医药箱等,设置“军人优先”“老年人服务”“小微企业开户绿色通道”等标识;开展文明服务规范培训;从规范网点人员仪容仪表、服务流程、晨夕会开展、营销服务、投诉处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多方面,开展培训80余次,以文明规范服务为切入点,美化服务环境、践行服务礼仪,坚持“软件”“硬件”一起抓,让客户真切地感受到微笑服务。同时,大同农信社还以“提升客户服务效能、缩短业务办理时限、提高金融服务满意度”为着力点,依托科技创新,延伸服务半径、下沉服务重心,组建“红马甲”移动金融服务队,充分利用便携式移动智慧柜员机,开展移动金融服务,将柜面服务延伸至村委、专业市场和田间地头,真正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方面,各行社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合理确定存款账户限额、取款流程,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不断优化小微企业开户流程,上线在线预约开户服务、简易开户服务,同时明确简易开户操作流程、审核要点、风险防控等相关要求,让网点柜员工作“有依据”,企业开户“有保障”。针对残疾人、老年人、军人等特殊人群,各行社制定服务指引,完善服务流程,开通特殊人群服务通道,设置无障碍通道,提供老花镜、轮椅、便民服务箱等用具,提供上门服务,让特殊人群享受到农信社的“特别关怀”。
为优化服务态度、提升服务形象,大同市农信社不断增强运营人员服务技能,全面开展运营人员持证上岗、柜员等级考试、岗位人员履职能力测试,从柜面实操、操作技能两个方面提升运营人员服务技能;通过远程授权标准时间、业务办结时限、柜员差错率、远程授权拒绝率、客户服务评价等多方面考核,降低业务差错率,提升业务办结效率,增强柜面人员履职能力,切实提升网点服务质效。
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大同市农信社持续开展“神秘人”检查,通过不断调整检查重点、检查内容,进一步夯实网点根基、规范网点管理、强化网点建设。截至目前,大同市农信社共开展“神秘人”检查31次,累计检查网点281个。与此同时,全市农信社还抓好“行长临柜活动和客户体验”活动。各行社通过坚持不懈开展网点负责人“一日临柜”或“站大堂”活动以及“假如我是一名客户”体验活动,全面提升网点服务客户的能力和水平。
截至目前,全市农信社共有网点负责人194名,累计坐柜台2005天、站大堂55天、办理业务46126笔、体验服务413次,研究服务176次、改进服务175次,用实际行动诠释农信社“百姓银行”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