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慧敏
【农村金融时报】
为助力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广东农信强化金融支持,结合区位优势打造产业式精准脱贫模式,提升脱贫地区“造血”能力,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全面振兴。截至今年2月底,全省农商银行精准扶贫贷款(国标+省标)余额超40亿元。
广东省联社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指导辖内农商银行加强政银、村银、银社合作,出台优惠扶持政策,重点加大对脱贫地区的金融支持。如龙门农商银行在惠州龙门县与当地县政府签订精准扶贫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并在县财政提供500万元扶贫贴息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提供扩大8倍、共4000万元信贷资金。
同时,广东农信加强与人社局、妇联等部门合作,持续推广妇女、青年、退伍军人创业贴息贷款,支持创业农户依靠生猪、肉鸡、水产养殖、蔬菜种植等产业发家致富。
广东农信还创新“银社合作”新模式,在汕尾陆河县与当地经济联合社开展银社合作,启动农资授托代管融资业务,破解农户缺乏抵押物的融资难题。目前,广东农信已与102个行政村签订银社合作协议,发放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贷款57笔、金额近900万元,盘活农民“沉睡”资产,畅通农村致富路。
广东农信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创新推出特色金融产品,大力扶持特色产业发展,有力促进脱贫户长效稳定脱贫,增强脱贫地区发展内生动力。
广东农信在肇庆四会市石狗镇为扶持兰花种植,推出纯信用、无抵押、最高可贷30万元的“兰花贷”,累计发放贷款398万元支持农户通过兰花种植实现脱贫增收;在河源连平县,面向当地桃农推出纯信用、最高可贷20万元的“桃农贷”,扶持当地脱贫户积极参与鹰嘴桃特色产业种植,拓宽农民融资渠道;在清远英德市,聚焦麻竹笋优势特色产业,创新推出“金竹笋”贷款产品,为麻竹产业群体授信20亿元,利率低至4.3%,目前已为脱贫户发放“金竹笋贷”22笔、金额近百万元,缓解了农户种植竹笋、扩大经营资金短缺的难题。
此外,广东农信创新“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金融服务模式,加大培育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辐射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在茂名市,广东农信向电白区绿缘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发放58万元贷款,支持企业建立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70多名脱贫户通过承包种植大棚蔬菜,人均年增收近万元;在肇庆市向河台镇种植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140万元,助力建立“合作社+农户”“购苗参与、委托代育”合作模式,带动农户在家门口种植黄金菊致富;在韶关新丰县向生鲜配送省级龙头企业发放贷款510万元,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强县富民发展模式,通过建设生态种养基地和发展农村电商销售平台,全面推动脱贫产业多元化发展,对口帮扶农户2000多户,带动新丰县141个行政村致富奔小康。 (黄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