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磊
【农村金融时报】
“各项贷款余额7056.87亿元,较年初增加491.71亿元。”这是山西农信2022年一季度的信贷数据,数据背后折射出的是山西农信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努力。
今年以来,山西农信认真贯彻年度工作会议精神,瞄准“首季开门红”工作目标,引导全系统加大信贷投放。截至一季度末,山西农信各项贷款余额突破7000亿元,在助力乡村振兴、支持民营小微和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中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山西农信强化责任担当,倾斜信贷资源,做到“四个不摘”,确保支农服务不断、力度不减。
为满足脱贫人口生产经营需求,山西农信持续跟进包干责任落实情况,及早实现对480个包干乡镇走访对接全覆盖,确保信贷资金精准用于脱贫户发展生产和开展经营。今年一季度,山西全省农信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余额34.97亿元,占全省一半以上。
同时,山西农信引导重点帮扶县积极对接当地乡村振兴特色产业项目,在产品服务创新、信贷资源配置等方面予以倾斜,46家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较年初净增128.55亿元,实现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的目标。
山西农信还大力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可得性;围绕农产品加工业、设施农业、高标准农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现代农业园区等提供信贷支持。截至一季度末,山西农信共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95个,授信96.01亿元,对接重点项目277个,授信20.61亿元。
为实现“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的目标,山西农信切实加强普惠领域信贷支持力度,不断满足各类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一方面,山西农信完善信贷服务体系,引导县级行社创建以“网点收集信息资料-区域办贷中心初审-总行集中审批”为模型的“三级授信体系”,形成工厂化、流程化的信贷作业模式,提高获客效率,提升授信覆盖面。
另一方面,山西农信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在整合同质产品的基础上,推出覆盖小微和民营等主体的“兴业”“融合”等6大系列、36款信贷产品,市县机构结合地域特点和产业特色,开展产品创新,搭建金融超市,满足不同客群的融资需求,推动信贷投放快速增长。
此外,山西省联社引导县级行社科学开展利率定价,用好普惠小微企业支持工具和支农支小再贷款等货币政策,积极申请免征增值税和风险补偿金,降低自身资金成本。截至一季度末,山西全省农信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976.34亿元,较年初增加106.74亿元,高于各项贷款增速4.78个百分点,加权利率较年初下降0.14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4200.91亿元,较年初增加303.45亿元。
随着山西全省资源型经济结构转型深入推进,山西农信聚焦全省三大战略、五大体系建设等实体经济领域重点发力,全力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瞄准“六新”项目建设、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截至一季度末,山西全省农信社支持国有企业贷款余额760.46亿元,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贷款新增投放115.15亿元。
山西农信积极支持太忻经济区一体化起步,服务“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布局,引导太原、忻州两市农信机构加大工作推进和项目对接力度。截至一季度末,山西农信已实现178个项目全部对接,名单内外拟签约项目25个、金额48.37亿元,有9个项目获得融资3.52亿元。
此外,山西农信大力支持绿色信贷发展,印发《绿色信贷工作指导意见》,单列绿色信贷投放目标,推进构建营销精准、方案专业、流程便捷、审批高效、定价科学、管理严格的绿色信贷服务模式,支持绿色农业、传统产业绿色升级、新兴产业绿色高端发展,支持服务业提高绿色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