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源源 郑长灵 见习记者 杨怡明
【农村金融时报】
新市民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对进一步激活城市发展活力具有积极作用。
近日,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鼓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做好与现有支持政策的衔接,因地制宜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告诉记者,此前,传统金融服务在解决“新市民”金融需求方面比较欠缺,存在较大市场缺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意识,对“新市民”缺乏相应关注,也没有针对自身客群进行细分,“新市民”长期处于被忽略的状态;二是缺乏手段,一些“新市民”由于本地资产不足或就业方式灵活等,并不属于传统金融机构眼中的“优质客群”,机构怠于此方面的研究与业务开拓,服务水平欠缺。
“因此,机构需要改进不足之处,一方面需要研判最新政策,根据监管精神并结合自身资源禀赋,逐步确立自身服务的目标客群;另一方面也需要深入挖掘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存在的机会,针对新市民切实需求,打造一批创新高效的金融产品及服务模式。”苏筱芮说。
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立即行动
探索新市民金融服务新路径
《通知》发布后,各地金融监管机构开始行动,根据各地实际,因地制宜推出举措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
近日,北京银保监局指导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落地首笔“创业担保贷款”业务,由北京农商银行与首创融资担保公司合作,为一家吸纳新市民就业较多的文创小微企业提供300万元贷款支持。该小微企业今年新招用职工达到在职职工人数的57%,外地户籍人员占比达到71%。
苏筱芮认为,地方监管机构可根据区域经济特征,结合本地“新市民”较为集中的居住地区、工作地区等现状条件,鼓励本地金融机构开拓相应服务,也可搭建相应的信息共享或服务平台,畅通“新市民”群体与本地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桥梁。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应构建和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体系,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对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合力。
福建省是有较多新市民的省份,福建民营经济占比达七成以上,也是人口跨省流动大省,因此兼具新市民输出地与输入地双重属性。
“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福建银保监局普惠金融处处长陈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福建银行业保险业将着力建立新市民服务机制,从提升金融服务均等性出发,聚焦堵点难点问题,深入重构政策措施框架,推动新市民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相平衡,为福建迈进共同富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据悉,今年初福建银保监局印发《2022年福建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工作要点》,将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纳入全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突出新市民信贷服务精准性和新市民保险服务覆盖面“双提升”。
福建银保监局部署三明银保监分局开展试点,联合地方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从农村人口输出地角度探索新市民金融服务新模式。
部署泉州银保监分局结合国家级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申报建设,从新市民人口输入地角度,设立“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实施“新市民·圆梦桥”专项行动。部署莆田银保监分局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从新市民福利均等化角度,发展“莆惠保”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建设新市民首贷服务中心。
同时,福建银保监局针对新市民金融服务,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例如,福建银保监局转变金融服务以所在地为主的思维惯性,从新市民输入地和输出地双向启动,探索“城乡联合贷款”模式,破解抵质押品不足难题;拟强化银政联动,搭建金融科技服务产业平台,嵌入银行收银系统,打造线上供应链,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集群”新市民“集中上网”,建立集群产业经济活动“数据库”,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创设差异化金融服务产品,破解收入与还款不匹配难题;设立创业就业金融服务中心,破解创业就业资金不足难题。
陈鸿表示,下一步福建银保监局将聚焦新市民群体融入城市的痛点问题,在4月上旬出台《金融服务新市民综合行动方案》,充分调动发挥银行业保险业资源和优势,进一步增加和优化普惠金融供给,为新市民在城市安居乐业提供金融支持保障。
银行机构发挥各自优势
抢滩3亿人市场
据统计,新市民群体达3亿人左右。目前,很多金融机构已经开始行动,纷纷推出举措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
董希淼告诉记者,大型金融机构要发挥机构网点多、资金成本低等优势,形成线下和线上融合的服务体系,面向新市民群体推出额度和费率适中的产品,提高新市民服务的覆盖度和普惠性。中小金融机构要发挥机构层级少、决策链条短等特点,面向新市民群体推出针对性、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个体工商户等新市民群体“短频快急”的融资需求。
记者了解到,在促进“新市民”创业就业方面,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将“新市民”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简化办理流程,降低“新市民”创业融资成本,同时发挥工行数字普惠线上产品模型优势、效率优势、流程优势,为“新市民”提供专业化、多元化金融服务。
在满足“新市民”安居需求方面,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在消费贷款、住房租赁贷款、首套按揭贷款方面,提升借款和还款便利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多维度科学审慎评估“新市民”信用水平,对符合购房政策要求且具备购房能力、收入相对稳定的“新市民”,合理满足其购房信贷需求;对“新市民”进城、落户过渡阶段的差异化金融需求,为其购买家具、家电等合理提供消费信贷产品。
“我们本着服务好每一位客户的初心,在服务‘新市民’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普惠部总经理白雪表示,北京分行能够保持近三年平均增长率在50%以上,就是因为在存量客户里深挖需求,在增量客户里深挖潜力,这无形中就覆盖到了“新市民”群体。此外,在同业竞争激烈,信贷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形势下,北京分行依托金融科技优势,实现业务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为广大客户提供更高效、便捷和全面的普惠金融服务。
近年来,邮储银行在服务“三农”和城乡居民方面拥有丰富的客户基础,为实体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我们的客户基础与新市民重合度很高,与之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遍布城乡的网络资源,让我们为新市民客户提供复杂业务交易、开展面对面服务等方面提供了专业场所。”邮储银行副行长邵智宝表示,邮储银行在零售信贷、财富管理、普惠金融等方面已经搭建了成熟的产品服务体系,并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既赢得客户认可,也走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
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新市民就业问题,邮储银行将提供创业就业资金支持,帮助新市民在城市站稳脚跟,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该行将为新市民客户制定专属特色信贷产品和服务方案,提供小额贷款快速受理和审批通道;针对进城就业创业的新市民,优先为其申请再就业担保小额贷款;对于符合其他小额贷款准入条件的新市民客户,给予专属利率优惠;与当地劳动就业等部门合作,为新市民创办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引入政府担保基金担保或贴息机制,降低新市民融资成本。
同时,邮储银行将进一步完善针对新市民的授信服务政策,专项研发新市民主动授信专属信贷产品;在银行流水、社保、纳税等基础上,探索更多的收入认定方式,增加平台类支付流水收入等多渠道认定客户收入还款能力,帮助他们做好房贷申请;推出乘用车购车团购优惠活动和利率最低可达LPR利率的经营性车辆小额贷款,通过信贷服务帮助新市民夯实进城生活的经济基础。
提高保险保障水平
加强保险产品创新
如何更好发挥保险保障作用,让新市民工作生活没有后顾之忧?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表示,新市民群体构成复杂,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和进城务工人员最关注的是医疗保障;对于农民工群体,应重点为他们提供养老保障产品;而那些有一定支付能力、长期在城市务工但职业总体不稳定的人群,对于商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都有较强的需求。
李文中告诉记者,目前针对新市民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为他们量身打造的产品,致使需求与供给不能实现更好匹配。
对此,《通知》从创业就业、健康保险、养老保障等方面细化了保险业发力的方向。
在支持新市民创业就业方面,《通知》明确,对新市民较为集中的行业开展保险产品创新,加强与工伤保险政策相衔接,发展适合新市民职业特点的雇主责任险、意外险等业务,提高新市民创业就业保险保障水平。聚焦建筑工人、快递骑手、网约车司机等职业风险较为突出的新市民群体,扩大保险保障覆盖面。
在提高健康保险服务水平方面,《通知》鼓励保险机构加强与医保部门合作,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有效衔接,开发不与户籍挂钩的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支持保险机构针对新市民群体中短期工、临时工较多的情况,加强保险产品创新;鼓励保险机构主动对接新市民所在企业,提供灵活、实惠、便利的团体健康保险产品。
在加大新市民养老保障力度方面,《通知》要求,保险机构配合地方政府推广新市民长期护理保险;支持保险机构针对新市民养老需求和特点,探索开发安全性高、保障性强、投保简便、交费灵活、收益稳健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
记者从业内获悉,目前各家公司正积极探索新市民保险产品及服务。
据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6月1日起,银保监会启动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确定浙江省(含宁波市)和重庆市为两个试点,包括中国人寿在内的6家人寿保险公司参与试点。试点期间,该公司创新推出国寿鑫享宝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在试点的重庆市,投保客户中约70%是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人员。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推出,为满足更广泛人群的养老保障需求提供新选择。”上述负责人表示。据悉,自今年3月1日起,该产品试点区域将逐步扩大到全国范围。
据中国平安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健康服务方面,新市民不管有没有平安寿险保单,均可通过平安金管家APP,免费使用一对一在线问诊务,服务覆盖儿科、妇科、内科、外科等10多类科室,省去线下跑腿时间。平安产险针对个体工商户群体推出“店家宝”,不但可为被保险人店内财产损失进行理赔,也为被保险人的员工及家庭成员提供人身意外保障。
根据灵活就业人群劳动时间不确定的特点,众安保险推出“灵活工作保”意外伤害险,可按天购买,同时针对IT互联网、家政服务等特定行业,还定制了不同的方案。例如,家政从业者的保障方案还包括第三者责任险,可赔付财物损坏或人员受伤。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价格亲民的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即“惠民保”也成为新市民群体青睐的产品之一。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全国共有约1.4亿人次参保。不过,业内人士指出,惠民保类产品一般只覆盖当地医保参保人,对于异地医保参保的新市民群体则保障有限。
目前,已有广州等地推出升级版惠民保,在广州市居住30天以上的异地医保参保人也能参保。惠民保类产品进一步降低投保门槛,意味着更多新市民将越来越容易享受到低保费、高保障的商业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