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
【农村金融时报】
仝相和,生于1946年,河南范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河南省书协理事、首届中国石油书协常务理事,首届中国石化书协副主席。
与相和的交往已经几十年了。20世纪80年代,河南省书协每年夏天都在鸡公山召开理论研讨会,相和每次都有论文入选。一次会间休息,忘了是哪位理论家突发奇想,指着相和说:“丹顶鹤!”这种谑而近虐的玩笑引起不少人附和。一般情况,性情随和的人也感受到不快。没想到的是,此后不久,“丹顶鹤”竟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相和的作品署名、印章和简介中。坦然地面对现实是一种极可贵的品质。实际上,这一品质在相和对待书法创作的态度上很早就有体现。
相和是一个实力派书法家。最初学颜,继而遍临历代各家名帖,真草隶篆,诸体皆善,章草尤工。他的楷书功力深厚,无论大楷小楷或榜书,无不宽绰浑厚、气势雄伟,颇似后人评颜真卿的“有似耕牛,稳实而利民用”。他的行书、隶书和草书均简约朴茂,不求字形的刻意变化与花样翻新,也不求章法的大起大落;落笔成形,随行取势,气贯势连,直抒性情,像一个阅历丰富的老人,和缓而不饰文彩地叙述往事,不激不厉,引人入胜。
曾有一个时期,相和似乎也坐不稳了,对自己的追求产生了一些怀疑。但相和绝不是盲从的人,经过深思熟虑,仍然坐下来临自己喜爱的《平复帖》《礼器碑》《石门颂》,仍然写自己的书法理论文章,发表自己的观点,按照自己的路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
擅长美声唱法的歌唱家,未必能够唱好通俗歌曲,反之亦然。全才的艺术家少之又少,艺术家大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书法家当然不会例外,不可能对所有的流派都具有同样的敏锐感觉和接纳素质,也不可能在多种流派的多种书体上均抵达同一高度。与其普遍撒网,倒不如专注于一体,向深处开掘。从这一意义上讲,相和的最终选择颇具典型性。
相和的最终选择是章草,在主攻《平复帖》的同时,遍临章草名帖。他曾临写过一千六百多页的《章草大典》,节录了三大本,又独具创意地编撰了一本《章草简明字典》。这本字典吸收了古今章草的精华,又将其不尽如人意之处做了改进。此前未有过的字,他用拆字重组或逻辑推理的方法,又创出一千余字,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学习方法,大大提高了书作的艺术水平。
草书毛泽东词《咏梅》68cm×68cm 纸本 2021年
草书秦观词 136cm×68cm 纸本 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