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2年04月04日 > 总第530期 > A4 > 新闻内容
坚持存款立行理念 农信系统做精做实存款业务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0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郝飞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多地农信系统发布存款实现新突破的消息。

截至2月末,江苏省农商银行系统各项存款余额在省内同业中率先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年初增加1991.8亿元,增长7.1%。

截至3月18日,山西全省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成为山西省内首家存款超过1万亿元的金融机构。

就在同一天,河北农信各项存款余额超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91亿元,是河北省第一家和目前唯一一家存款突破2万亿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截至3月27日,江西全省农商银行各项存款突破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853.6亿元,成为江西第一家存款突破万亿元的地方性金融机构。

这些数据充分体现出,各地农信机构在立足“三农”、深耕县域、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成效显著。很多地方农信系统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和地方金融主力军。

众多行业专家在谈及农信系统取得的成绩时也表示,农信系统在未来发展中,拥有人缘地缘的良好优势和愈发稳定的资金实力,但在对公账户营销、电子渠道建设等方面也存在短板,因此,农信系统应坚持存款立行理念,继续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实现业绩再突破。

守住线下优势 做强线上渠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农信系统面对的客群以农村居民、特别是中老年人居多,更依赖面对面人际交互展开客群经营的路径,但这种路径在数字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必会越走越窄。

金天认为,为避免客户结构进一步老化,电子渠道建设已成当务之急。对农信系统而言,提高支付结算等业务的柜面替代率,有利于更好地释放人力资源,将线下网点优势转化为营销优势,通过主动出击实现存款和资产管理规模进一步增长。

比如,江苏省内农商银行通过宣传发动、典型带动、考核拉动、竞赛推动,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开展存款营销拓展,着力提升存款份额,巩固储蓄存款份额,切实壮大服务“三农”资金实力,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各地农信系统均已牢固树立“做小不做大、做实不做虚、做土不做洋”经营理念,走“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优”发展道路,常态化开展客户走访活动,推进存款工作增量扩面工程。

严格控制对公存款成本

银行从业者韩军利认为,目前包括农信系统在内的多数金融机构都面临较大的对公存款压力,这与新冠肺炎疫情及局部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关。目前,很多基层政府和部门的对公存款普遍期限不稳定、竞标激烈。通过营销对公存款的方式保持存款的增长和稳定已难以为继。

甘肃某农商银行董事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当地对公存款竞标成本持续上升,一些商业银行在竞标时不计成本,做不切实际的承诺,导致农商银行的基层对公存款成本呈上涨态势。

比如,某国有商业银行在营销当地法院执行款账户时给予了很多优惠条件,有些优惠条件打了政策的“擦边球”,但法院执行款几乎都是到账不久就会被取走,很难产生资金沉淀。针对类似问题,上述农商银行在竞标存款及营销对公账户时严格控制成本,对于超过该行评估价格的对公存款果断放弃。

“近年来,通过数据对比,我们发现个人存款和企业存款更为稳定,且个人客户和小微企业客户对我行其他业务的贡献率也较高,因此,我行营销存款以个人存款和企业存款为主,预算的营销费用也较为充分。”上述农商银行董事长表示。

金天认为,农信系统应及早适应对公存款在成本、流动性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与其想方设法减少对公账户资金流动,不如将营销重点放在企业服务上。为企业日常交易结算提供更多流动性便利和黏性附加服务,促使企业及其所属产业链将自身作为主结算银行,进而沉淀更多低成本的结算资金。

金天表示,农信系统在营销对公存款方面可以考虑以基层政府及企业高级管理者、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角色需求为出发点,提供预算管理、资金归集、代发工资、代发奖金、代发补贴、代发报销等配套服务,吸引更多低成本资金沉淀。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