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连斌 通讯员 杨婷
【农村金融时报】
春暖花开,又是一年春耕时,田野里春绿早发,鸟儿雀跃,忙碌的村民翻地、铺膜、下种……一曲优美的春耕生产“交响乐”跃然于广袤大地上。云南文山州农信社像是其中的一把乐器,用“四个音符”奏响了属于地方金融企业的“音色”。
走村入寨做新宣传
春耕备耕科技讲堂刚刚结束,农技站的老师就被热情的村民团团围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咨询着关于自己家种养殖方面的一些技术问题。
据了解,这是文山州富宁县农信社为确保农户春耕备耕获得丰收,联合县农技站、兽医站工作人员开展的一次“春风十里送科技”知识走村入寨活动。
在课堂上,农技站及兽医站的老师根据村寨特色,开展农业种植、科学施肥、病虫妨害、农机安全作业等全方位春耕备耕知识讲解。同时,富宁县农信社员工全面细致宣传农信社贷款各项优惠政策,真正做到让农户发家致富不缺方向、技术和资金,做实做好金融一条龙服务。
立足实际做亮产品
文山州农信社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杜绝农户信贷“躺平”思想、“一刀切”做法。辖内各行社经过深入调研,结合“一县一业”及当地特色巧花心思,推出多种创新信贷产品。
例如,文山州砚山农商银行结合当地蔬菜产业示范县定位,推出“致富果蔬贷”“致富药材贷”;西畴县联社结合本县被评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推出“石漠青山贷”;丘北县联社结合丘北辣椒之乡和万寿菊种植产业推出“红红火火辣椒贷”“金光灿灿金菊贷”。这些信贷产品具有审批快、办理快、贷款利率优惠等特点,真正实现让惠于农,服务于农。
千方百计做快审批
看着左邻右舍春耕备耕忙碌的样子,文山州马关县八寨镇农户蔡荣戒的内心很是焦虑。三月,正是种植三七的最佳季节,今年他计划再新增种植40余亩,但眼下最缺的就是资金。
马关农商银行了解情况后,迅速开展贷前调查,通过“个贷业务智能审批系统”审批,仅用不到2个小时就将40万元贷款发放,解其燃眉之急。
为及早规划好春耕备耕信贷投放,文山州农信社未雨绸缪,提前部署,从去年四季度开始走访调研县内农户,及时了解农户在种植作物、购买农具、化肥等各方面的资金需求,提前做好贷前调查。
在贷款审批阶段,该农信社精简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发挥“个贷业务智能审批系统”作用,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客户少跑腿,让春耕备耕信贷业务更快更优,不负农时不负春。
担当尽责做实授信
“俗话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咱农民要信守承诺,你们看我刚刚归还了信用社15万元贷款,又在信用社贷了20万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我的养殖规模又可以扩大了。”家住砚山县阿猛镇的农户马飞雪喜滋滋地向左邻右舍说。
一直以来,文山州农信社坚持在农村广阔的天地深耕细作,坚持推进整村授信,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每一个想致富能致富的农民不因资金而受困。
该农信社通过将整村授信工作目标落实到人,责任到户,推行“网格化服务营销”举措。
该农信社组织干部职工向整村授信阵地集结,列出明细,划出网格,挂图作战,从机关到网点,从领导到员工,逐级落实整村授信任务目标,对整村授信工作实行精准管理。
同时,该农信社举办整村授信工作座谈会,筛选农业经营项目和涉农优质客户“白名单”,进一步提高支持春耕生产的精准度和实效性,让农民与农信心贴心,手牵手,一起向未来。
截至3月6日,文山州农信社今年累计投放春耕备耕贷款24.66亿元,惠及34643户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