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金霞
【农村金融时报】
2021年以来,农业银行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乡村建设行动的决策部署,制定《金融服务乡村建设行动方案》,支持乡村建设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农业银行乡村建设相关领域贷款余额超过1.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600多亿元,全年累计发放贷款超2800亿元。
助力补齐发展“短板”
支持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银行围绕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防汛抗旱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等重点领域,针对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短板,金融助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村覆盖、向户延伸。
一方面,该行支持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重点支持了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助力改善农村交通基础条件。截至2021年末,全行农村道路建设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8.8%。
另一方面,该行支持防汛抗旱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针对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在提高分行审批额度权限、简化业务审批流程、总行配置战略性经济资本、差异化定价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同时,鼓励各分行进行区域性产品创新。
如在贵州,该行研发了“农村安全饮水贷”,2021年已累计审批贷款超过40亿元,支持贵州省266个乡镇取水点、水厂水池、消毒房及管网建设,供水覆盖农村人口548万人,带动58.6万脱贫人口喝上“稳定、干净、放心水”。
此外,农业银行支持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深化银政合作,通过支持绿色金融,推动农村能源转型变革,“十四五”期间,农业银行拟向县域能源领域提供融资额度1万亿元。截至2021年末,全行乡村清洁能源相关领域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6.1%。
助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支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围绕县域医疗卫生、教育、养老服务等领域,农业银行完善产品政策体系,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一方面,农业银行加大县域医疗卫生行业支持力度。出台相关制度规定,进一步规范县域医院信贷业务,并适当降低乡镇中心卫生院准入条件。截至2021年末,农业银行全行县域医疗卫生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4%。
另一方面,农业银行做好金融支持县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对新冠肺炎县域救治医院和发热门诊的信贷业务,出台了下放贷款定价权限,全额减免经济资本占用等多项优惠政策,全力支持县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截至2021年末,农业银行信贷支持县域定点治疗医院及发热门诊超过600家,较疫情防控初期增加450多家,贷款余额较疫情防控初期增长257.5%。
助力建设宜居乡村
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农业银行创新引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一方面,农业银行支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厕所整治。通过直接贷款、PPP等多元化融资模式,重点支持黑臭水体治理、水体净化工程、厕所改造与生活污水治理一体化建设。
如在安徽马鞍山博望区,农业银行发放农村生活污水及厕所专项整治PPP项目贷款近3亿元,支持当地改造37个行政村和469个自然村户厕22950座、公厕174座,在每个行政村及自然村新建污水处理站,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工程,惠及4.4万户、16.3万人。
另一方面,农业银行支持农村垃圾处理。以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资源化利用等市场化运作项目为重点,带动部分公益性项目建设,探索金融支持农村垃圾处理的有效模式。如在山东临沂、淄博等地,农业银行携手光大集团为当地固体废物处理、危险废物治理项目发放贷款超1亿元,惠及1000多个自然村,超20万农户,有力提升了当地农村垃圾治理水平。
此外,农业银行支持村容村貌提升,打造金融助力村容村貌提升的农行样板。
如在浙江,农业银行主动对接省政府,围绕当地“千万工程”,建立政府推荐、银行跟进的合作机制,率先在同业中创新“美丽乡村贷”等多款产品。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农业银行共为浙江98户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发放“美丽乡村贷”150笔,金额超20亿元。
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
支持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
农业银行支持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慧农业、乡村公共服务及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科技赋能,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提升。
一方面,农业银行加强数据应用。该行联合农业农村部、农业大数据公司等多类主体,共建农业农村大数据库,在农村资产管理、政务管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农业银行加强平台建设。该行以农民需求和体验为中心,持续完善平台金融和非金融服务功能,打造一批“三农”特色服务平台。创新推出的农村“三资”管理平台,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方位管理,金融助力当地乡村治理水平提升。目前,该平台已在全国超900个县上线,覆盖超12万个行政村,有效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