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长灵 通讯员 李文坚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农业银行江西抚州分行推出全省首个“农业综合水价改革贷款”产品,成功向宜黄县水利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授信1.4亿元,目前已用信1.2亿元投入春耕生产。
助水改 保障水利设施修复
“宜黄县灌溉面积200亩以上的灌区有470多个,总共有350多条主干渠,长度将近355公里,至于小的干渠更不计其数。”宜黄县城市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同贵介绍道。抚州市宜黄县是南方典型山区县,耕地面积29.4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7.15万亩,农业用水70%以上靠天然降水,农田灌溉基本以补充灌溉为主。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民种田效益低,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农民自治组织薄弱,使得宜黄县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主体结构性缺失问题尤为突出。
在宜黄县农业综合水价改革项目开展之前,全县高标准农田占总有效灌溉面积比重不足10%,设施农业规模占有效灌溉面积比重不足3%,农业用水存在困难。据悉,宜黄县农业综合水价改革项目主要通过对全县水源工程和农田水利骨干工程进行维修、养护,实现供水充足、环境改善、水质提升。
“这是接地气惠民生的工程,渠道日常维养、开发利用都急需资金。虽然得到县里财政支持,但去年光维养费用就花了800多万元,有了农业银行支持,项目才能开展下去。下一步我们还打算学习发达地区水产养殖经验,把闲置的水库、山塘、陂坝利用起来,展现宜黄山好水好的优势。”余同贵说。
“这是一个绿色金融项目,符合农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领军银行’发展定位。”农业银行宜黄县支行客户经理周志明说。
为保障宜黄县农业综合水价改革项目稳步运行,保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春耕不误农时,农业银行江西抚州分行迅速对接宜黄县农业农村局、宜黄县水利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通过多级行联动、信贷前后台合作,创新推出“农业综合水价改革贷款”产品,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优水质 保障企业用水无忧
近年来,宜黄县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产业招商和项目建设。从事现代农业10余年的林志刚在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和乡情感召下,带领团队回到家乡,创立了江西樱乐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发展“北果南迁”工程,在家乡种植樱桃。
“樱桃种植对水质有要求,PH值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之前经过我们科研人员采样分析,发现龙和水库灌区水质达不到种植要求。”林志刚介绍说:“当时有两个解决方案,一是将种植基地转移到偏远地区,但物流费用就增加了许多,公司经营成本也上去了;二是就地打井,用井水灌溉,虽然保障了水质,但是供水量无法满足需求,严重限制了樱桃产量。”
随着宜黄县农业综合水价改革项目的推行,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在宜黄县水利投资公司帮助下,一条主干渠将清澈的泉水直供林志刚樱桃温室大棚,不仅减少了公司运营成本,还提高了樱桃产量。
“我是水改工程最大的受益者,家乡政策越来越好,越来越接地气了。”林志刚说。
田间有了活水,加大了对农业企业的吸引力,伴随着多家农业企业进驻,林志刚所在的龙和水库灌区,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龙和山水田园综合体,不仅带动当地文旅项目发展,更为周边农户增产增收拓宽了渠道。
促民富 保障农民足量灌溉
梨溪镇里阴村背山靠水,地势平坦,农田开阔,有着不少种粮大户。但随着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大部分农田常年得不到有效灌溉,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不高,当地农户收入逐年减少,种粮意愿也随之下降。
“我们村其实水源很多,大大小小的灌溉水渠有20来条,但因为没有维护好,堵的堵,塞的塞,水根本不会流到田里。到了要用水时,家家户户去挖水,直接影响农产品收成。”梨溪镇里阴村党支部书记张万敏坦言。
“因为农业银行支持,现在好了,水价改革之后,县里水投公司对村里原本的水渠进行专业维养,渠道堵了有人上门清理,需要水打个电话就有人在水库放水,就跟我家里的自来水一样,田里再也不怕没有水用了。”梨溪镇里阴村的种粮大户洪德付开心地说。
随着宜黄县农业综合水价改革项目不断发展,梨溪镇里阴村农田产量从亩产1000斤提升到亩产1200斤,各类农产品产量、质量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有望达到7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