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力辉 通讯员 单继勋
【农村金融时报】
2021年,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紧紧围绕黑龙江省“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六个强省”发展部署,聚焦信贷支农这一重点领域频频发力,全年累计投放各类贷款1365.6亿元,同比多放320.5亿元;贷款余额4640.1亿元,连续11年居全省金融系统首位,比年初净增220.5亿元。
2021年,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努力做好信贷支持粮食收购工作:全年累计投放粮食收购贷款749.5亿元,同比多投96.7亿元,其中投放市场化收购贷款335.9亿元,同比多投122.5亿元。
图为农发行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支行信贷支持的粮食加工企业生产场景。
2021粮食年度,该分行提前筹集800亿元资金专项用于支持黑龙江省秋粮收购,做到预案早制定、库点早认定、授信早审批、贷款早投放,截至目前已累计投放收购贷款402亿元,支持收购粮食280.8亿斤,确保将国家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该分行用金融服务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的信心不减:投放帮扶贷款185.3亿元,帮扶贷款余额251.6亿元,20个国定脱贫县贷款投放实现全覆盖,帮扶贷款投放量和余额均列全省金融系统首位;5家单位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在支持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方面,该分行持续加强与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的对接,依托总行重大项目前期贷款等优惠政策,全力支持重点领域工程项目建设,累计审批项目45个,投放128.3亿元,同比多投放102.4亿元,增幅394.6%;全力支持省建投等省八大产业集团发展,投放137.6亿元;聚焦“碳达峰 碳中和”战略,成立工作专班,主动融入黑龙江省“兴安岭生态银行”建设行动,向城镇污水管网、垃圾处理、生物质发电等领域投放绿色贷款62.9亿元。
在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中,该分行主动作为,聚焦解决种源“卡脖子”问题,重点支持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种子育繁推一体化等项目,投放现代种业贷款9.3亿元,同比多投4.8亿元,加快推动现代种业发展;围绕高效节水灌溉、高端农机装备制造、农产品烘干仓储、农业生产资料等领域,投放贷款43亿元,同比多投41.9亿元;聚焦“两项指标”交易、黑土地保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领域,投放农地贷款13.1亿元;积极向总行申请优惠信贷政策,投放156.5亿元,全力支持北大荒集团“三大一航母”(即: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形成农业领域的航母)建设。
为持续支持民生重点领域发展不断档,该分行聚焦服务“六稳”“六保”,围绕省政府“两牛一猪一禽”工程,累计投放贷款10.6亿元,支持大型优质生猪养殖、屠宰加工、肉蛋奶生产供应等惠民生、补短板企业;聚焦服务小微企业发展,向209户普惠小微企业投放贷款14.5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7亿元,同比增加3.3亿元。
为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该分行坚持融资融智融情融力,建立领导干部“上门服务”机制,讲清信贷政策、做实服务模式、做精融资方案;建立平行办贷、协同办贷机制,开通办贷绿色通道;持续加大减费让利力度,落实好总行五大类46项服务收费减免政策,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各类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23个百分点;加快推广手机银行业务、超级网银、二维码收单等新渠道、新业务陆续上线,客户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
2022年,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将抓好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抓好贷款投放稳住信贷规模、抓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五大战略合作平台”、抓好金融服务下基层常态化信贷政策宣讲、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五方面工作,聚焦黑龙江省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不断加大农业现代化、农业农村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种业振兴、省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着力打造“粮食银行”“水利银行”“农地银行”“绿色银行”品牌,在助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作出政策性银行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