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
福建省平和县拥有琯溪蜜柚、坂仔香蕉、白芽奇兰茶三大绿色品牌,农业产业化走在全省前列,被誉为“中国琯溪蜜柚之乡、中国香蕉之乡、中国白芽奇兰茶之乡”。作为农业大县,平和县乡村振兴前景广阔。
“作为扎根本土、服务‘三农’的百姓银行,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三农’客户、共建美丽家乡是农村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平和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林文智表示,“作为一家刚刚改制的农商银行,我们始终坚守支农支小定位,充分发挥深耕本土的优势,抓牢乡村金融压舱石,不断提高‘三农’金融供给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完善的金融服务。”
林文智表示:“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持续推广‘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和金融服务水平,加快向现代化、规范化的商业银行方向转型发展,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共同为平和县新一轮创业发展,为奋力谱写新时代平和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据悉,今年以来,平和农商银行抢抓改制转型带来的新机遇,积极贯彻落实福建省农信联社精神,坚持将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结合,坚持将外部宏观形势与内部微观战略有机结合,坚持将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有机结合,积极转变思想、创新举措、积极进取,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多样的工作措施,紧紧围绕助力乡村振兴畅通农村经济内循环,加快推进各项业务稳健发展。
截至2021年12月底,该行各项存款余额82.35亿元,存款市场份额占比42.46%;各项贷款余额43.93亿元,贷款市场份额占比33.76%;涉农贷款余额38.92亿元,比年初增加3.97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4.51亿元,比年初增加2.99亿元。
发展绿色金融
助力“奇兰”飘香
如果说琯溪蜜柚是平和人的一种乡音,那么白芽奇兰就是平和人的一种乡愁。上世纪90年代,平和县茶园面积高峰期达12.8万亩、年产1.8万吨。由于蜜柚产业的一路兴起壮大,“毁茶种果”成为当时全县的主流思潮,茶园面积也在逐年递减,到2018年底,全县茶园面积递减到4.73万亩,年产递减至9969吨。近几年来,由于蜜柚产业规模过大,价格低迷,大部分的柚农陷入连年亏损的境地,改变产业结构单一现状成为平和农民最大最难的课题。2019年,平和县政府出台了促进平和白芽奇兰茶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优先支持环大芹山下高海拔地区(海拔500-1000米,坡度36度以下)“退果还茶”。通过三年努力,全县茶叶面积力争达到6万亩;五年努力,全县茶叶面积力争达到10万亩。高山区的柚农陆续响应“退果还茶”的政策号召,砍掉蜜柚树,改种茶树。
作为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机构,因农而生、因农而兴、因农而强,平和农商银行时刻把农户的需求放在心头上,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探索以绿色金融元素更好地融入到白芽奇兰茶产业升级改造工作中,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通过“政策+产品+客户”模式,支持茶农、茶商、茶企做大做强平和县第二大支柱绿色产业茶产业。
制度先行,明确绿色金融发展思路。根据省联社绿色金融推进会议精神,平和农商银行制定《绿色金融发展工作方案》,成立绿色金融工作小组,明确各部门、各网点在绿色金融发展工作中的岗位职责。该行深入推广“信用工程”和“金融助理进村入社区工程”,在农村地区实施金融助理客户包片管理,在城关地区实施金融助理客户网格化管理;以“整村推进”为工作抓手,建立全县白名单客户业务模式,在白名单客户的基础上梳理“绿色清单”;以崎岭乡、九峰镇两个种植白芽奇兰茶重点乡镇为主,对符合条件的茶农进行白名单批量授信,大力推广“985工程”,即争取实现90%建档,80%授信,50%用信。
创新产品,提供绿色金融发展支持。结合平和县委县政府高海拔山区“退果还茶”政策,推动“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平和农商银行丰富了“五福”系列信贷产品,创新推出“福茶贷”特色信贷产品,积极主动加大对茶叶产业的支持,对茶农、柚农进行“退果还茶”种植茶树、扩大茶园面积、建设生态茶园、做优茶旅融合产业、茶产业升级改造、绿色产业基地建设等项目给予信贷优先优惠。自“福茶贷”推出以来,目前已发放涉茶贷款526笔,金额6392.28万元。
建立清单,挖掘绿色金融发展客户群。平和农商银行在开展“整村推进”综合金融服务工作中,获取客户信息,并建立客户白名单,在白名单基础上梳理涉茶客户的“绿色清单”;以白芽奇兰茶原产地崎岭乡为试点,积极融入到崎岭乡党委、乡政府建立示范基地带动“退果还茶”的热潮中。在崎岭乡产业结构调整中,该行金融助理积极配合村两委摸清全乡蜜柚、茶叶种植底数和高山地区“退果还茶”宣传工作,从中收集客户信息,做好客户信息建档基础工作。目前,平和全县茶农有1万多人,涉茶人员10万人以上。
“这几年蜜柚价格差,都卖不到成本,都是靠家里的几亩茶赚一些钱贴补家用。‘退果还茶’政策推出以来,我就把家里的8亩蜜柚改种了茶树,还向信用社申请了贷款。有了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我的信心就更足了。”崎岭乡茶农石某荣高兴地说道。茶山梯田层层叠叠,金融助理的身影穿梭在一棵棵绿意盎然的茶树间,与茶农们一起感受采收秋茶的喜悦。
目前,平和县茶叶种植面积约5.4万亩,年产量1.2万吨,年产值超20亿元。平和农商银行紧紧跟进县委县政府政策,抓牢“退果还林还茶”重要契机,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信贷产品、优化“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服务模式,将更多优质的金融服务延伸到茶产业链条上,助力平和白芽奇兰特色茶产业做大做强;在绿色金融中实现普惠金融,在普惠金融中推进绿色金融,帮助平和白芽奇兰这棵“富裕树”产出高效益,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下阶段,平和农商银行将以绿色金融为倡导,发挥“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服务模式,积极深入推进金融助理驻村开展普惠金融工作,积极融入平和县蜜柚产业转型升级、品种嫁接,全面对接平和县退果还林还茶工作和生态立体种养殖、茶产业转型升级、茶旅融合发展等新业态,加快创新信贷产品,优化服务方式,践行绿色金融,延伸绿色金融服务对象,在金融服务中嵌入“绿色”因子,通过“福茶贷”“福稻贷”等支持绿色发展的信贷产品,拓宽更多绿色普惠金融领域,以金融之力促进“生态、活力、闲适”新平和建设,促进平和农商银行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推动“示范点建设”
延伸支农渠道
平和农商银行积极推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强化金融服务质量,不断延伸支农服务渠道,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九峰镇黄田村位于平和县九峰镇区西南部,是“福建省首批传统古村落”“福建省最美乡村”“中国传统古村落”,拥有“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黄田土楼群,是省级乡村振兴“345”工程示范村。
近年来,黄田村打造“廉政公祠”家风家训馆以及三品土地庙、古榕公园、土楼群景观等旅游点,结合百年私塾敦仁堂、八卦井、碑刻字画等名胜古迹发展文化旅游,推动黄田村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实效。全村种植蜜柚约4870亩,其中葡萄柚等高价值品种种植面积40亩;茶叶约50亩;毛竹、锥栗、杂果共计420亩。特色种养殖(兔子、八月瓜、九月黄和桃子、平桔柚等瓜果),共计100多亩;规划建设乌龙茶种植基地100亩左右。该村致力于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推动乡村振兴。
平和农商银行派出金融助理到黄田村驻村提供金融服务,为村民们普及金融知识,提升村民防诈骗能力,并送上农信社的金融服务产品。截至2021年底,平和农商银行在黄田村发放个人贷款111户,贷款金额1429.29万元,对公贷款1户余额390万元。其中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村资产转化为金融活水,平和农商银行推出五福系列贷款“福林贷”,为黄田村2户种植大户办理“福林贷”林权抵押贷款金额共540万元,有效解决农村资产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不断提高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
林文智表示,平和农商银行今年将积极推动像黄田村这样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在全辖领域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同时,为更好地强化金融服务质量,将从线上线下同时发力,依托物理网点、互联网金融及智慧银行等渠道,通过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为核心、以体验为重心的持续优化,为客户提供更佳的服务体验。
为进一步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提升客户体验度,该行优化线下服务,通过多维度、集约化、信息化的渠道升级,为客户业务办理提供更多选择;上线“快窗”“快柜”“智能柜员机”等设备,实现基础金融服务的“自助化”,业务办理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该行还对营业网点进行改造升级,利用流动服务车,定期深入乡村、集市、厂区提供上门服务。
打造“五建五新”
支农服务模式
“农商银行的金融助理办事效率高,其他银行找我做业务,我都一一回绝了。我要发动全村把村财和村民存款都存到农商银行。”新建村书记赖文达逢人就夸农商银行。
平和县国强乡新建村位于平和县中南部的“闽南第一高峰”大芹山西北山麓,距县城41公里,离乡政府所在地23公里,平均海拔820米,全村共243户1058人,是产业单一、经济落后的革命老区,也是曾经的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
2018年6月,从省物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岗位上退休的赖文达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回到了老家新建村,全身心地投入到乡村振兴建设中,经新建村全体党员满票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成为福建省首个退休厅级“村官”,给这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带来了全面振兴的曙光。
平和农商银行在获悉赖文达回乡搞建设消息后,第一时间就与其取得联系,在2019年1月就与新建村开展党建共建,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并将该村评定为“信用村”,向该村整村授信2000万元支持村级建设,以“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服务模式为引领,打造了乡村振兴“五建五新”服务模式。
聚焦绿色经济,构“建”林下产业“新”气象。新建村有高达94.6%的森林覆盖率,森林负氧离子达到21000个/立方厘米。立足于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条件,新建村在林下初步成功培育了3万株公石松、金线莲、山苏等特色中药材,未来种植面积有望达到2000亩。结合特色中药材产业发展资金需求,平和农商银行推出“助农贷”特色信贷产品,全面支持该村特色中药材产业发展。该村现有81户农户获得信贷支持1033万元,贷款覆盖面达42.19%。
聚焦生态宜居,营“建”裸房整治“新”面貌。随着产业发展愈加成熟,乡村人居环境也随之改善,村民纷纷迈开了裸房装修的步伐。平和农商银行随即推出“乡居贷”裸房装修专项贷款,在资金安排、利率优惠、手续审批、申贷渠道等方面给予倾斜,全力支持村里裸房整治工作。“多亏了农商银行的‘乡居贷’贷款资金支持,我如期把房屋装修好了,我的农家乐也顺利开张了,很感谢也很高兴。”村民赖某说道。目前,该行已为新建村25户村民提供277万元信贷资金,支持裸房展“新颜”。
聚焦乡风文明,创“建”诚信书香“新”风尚。新建村作为中共平和县委第一次会议旧址所在地,具有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为帮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平和农商银行在村址设立“三有书屋”,作为集党员活动基地、党群联动基地和乡村文化培育基地为一体的综合体。同时,金融助理结合驻村服务,在“三有书屋”为当地干部村民解读最新金融政策和助农惠农金融产品,普及诚信教育、消费者权益保护、防范非法集资等金融知识,潜移默化地推动着诚信建设,促进文明乡风。2018年,新建村评定为“信用村”,目前该行在新建村已建立村民精准金融档案185户,已评定信用户179户。
聚焦基层治理,搭“建”惠农便民“新”机制。2018年,平和农商银行机关党支部与新建村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共同探索乡村基层治理,让村民遇到困难和需求,第一时间能够找到组织、得到帮助。2018年以前,村里基础设施薄弱,自来水供水不足,这成为困扰着村民生产生活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自来水升级改造迫在眉睫,但工程前期资金投入对于当时还是贫困村的新建村而言捉襟见肘。平和农商银行党员干部在共建活动中了解到这一情况,第一时间向联社党委反映。在各级党委支持下,平和农商银行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向该村自来水工程定向捐赠了人民币3万元。有了资金支持,经过紧锣密鼓的建设,新建村完成了自来水改造升级工程,困扰村民多年的饮用水安全隐患彻底解决。
聚焦脱贫成果,共“建”致富增收“新”篇章。新建村海拔高、山路崎岖、以往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少,生活穷苦。自脱贫攻坚战打响起,平和农商银行就派驻金融助理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精准建档立卡工作,宣传国家扶贫政策,一户一策、精准施策、精准滴灌,在生产、就业和子女教育等方面全方位给予信贷支持、助学帮助。该村原有的5户贫困户中,有3户12人在平和农商银行信贷支持下实现了脱贫摘帽。2021年以来,平和农商银行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开展驻村帮扶,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帮助脱贫户奔向致富增收的新天地。
随着“五建五新”模式的深入推进,平和农商银行向新建村成立的村级开发投资公司发放了第一笔“福村贷”贷款90万元,为该村壮大村集体经济供氧输血。如今的新建村已踏上致富的快车,成为远近闻名的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绿盈乡村高级板、福建“九寨沟”,也为平和农商银行探索形成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