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2年02月21日 > 总第524期 > A2 > 新闻内容
农发行党委副书记、行长湛东升:发挥职能作用有序支持春耕备耕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孙金霞

【农村金融时报】

2月17日,第280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农发行党委副书记、行长湛东升出席发布会,向与会媒体介绍了农发行发挥政策性银行职能作用,有序支持春耕备耕,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等情况。

湛东升表示,农发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统领全局,将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为重中之重。2021年,累计投放贷款2.34万亿元,其中涉及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贷款7500亿元。同时,坚持优惠支农,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比金融同业低近76BP。

湛东升指出,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刻,做好春耕备耕对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至关重要。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冬小麦预计2月下旬开始返青,3月20日春分前后进入田管高峰,农发行正有力有序支持春耕备耕,将金融活水注入田间地头。

据湛东升介绍,一方面农发行支持政策“实、惠”并重。该行聚焦耕地和种子两大关键,陆续出台了8个支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意见,推出投贷联动支持种业振兴40条措施。实施差别化优惠政策,利率上,给予对客利率和内部定价双重优惠;期限上,对纳入省级(含)以上“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贷款期限适当延长;对列入今年全国1亿亩高标准农田任务的项目,倾斜力度更大,为农业生产提供长期低成本的信贷支持。

另一方面农发行支持领域“广、深”结合。该行围绕耕地,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东北黑土地保护等,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围绕种子,重点支持种业科技成果转化、种业企业扶优、种业基地提升等,助力种业振兴;围绕生产资料,支持农机装备、农资供应等;围绕社会化服务,支持领域从农业生产托管到农业生产经营一体化解决方案,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此外,农发行信贷支持“早、快”兼顾。该行开辟贷款绿色通道,确保贷款及时到位。

截至2月10日,全行共发放春耕备耕贷款700亿元,同比增加421亿元。提前布局支持大豆、油料生产和生猪、禽畜水产、蔬菜等“菜篮子”工程,真正做到“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今年,在支持农业生产方面,预计农发行农地贷款投放将不低于1000亿元,投贷联动支持种业振兴200亿元,支持化肥、农药、农机等农资供应贷款投放不低于200亿元,‘菜篮子’工程贷款投放不低于200亿元。”湛东升说。

关于配合做好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有关问题,湛东升表示,耕地是服务“藏粮于地”战略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全力支持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致力打造“农地银行”特色品牌,截至目前,全行农地贷款余额达3300亿元。

在加大信贷资金服务力度方面。农发行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东北黑土地保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紧盯国家2021、2022年年均新增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任务,全力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2021年全行累计发放农地贷款1448亿元,投放力度创历史新高。

在优化信贷资源政策倾斜方面。农发行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项目投资回报低、期限长、担保资源不足等特点,最大限度给予利率定价优惠,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扩大业务授权,保障项目用款需求和建设任务落地,推动土地资源要素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在推动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方面。农发行结合各地区资源禀赋特点,运用“产业+”“供应链+”等模式,通过政策性信贷资金杠杆,将上下游产业和企业串联起来,实现对产业链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关于支持种业振兴工作有关问题,湛东升表示,2021年中央下发《种业振兴行动方案》,这是我国种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农发行聚焦种业振兴行动有关部署要求,全力推进重点工作,迅速落地“南繁硅谷”、甘肃国家级玉米种子基地、成都天府国家级现代种业园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支持了隆平高科、荃银高科、垦丰种业等一批骨干企业,去年累计发放种业贷款142亿元,年末贷款余额221亿元,为民族种业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性资金保障。

一方面农发行尽“早”做好制度安排。该行印发多个专项促进文件,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安排不低于1000亿元资金,今年投贷联动安排不低于200亿元资金,积极对接各地种企和重大项目。

另一方面农发行找“准”重点支持领域。该行聚焦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总目标,“十四五”期间,着力做优“种业科技助力贷”,发挥种业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做大“种业企业扶优贷”,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做强“种业基地平台提升贷”,助力筑牢种业根基。

此外,农发行加“快”出台优惠政策。该行对种业业务给予利率定价优惠、调整贷款条件、优化担保方式、延长贷款期限等一揽子最优特惠资源配置政策,不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有力保障“中国碗装中国粮,中国粮食用中国种子”。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