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磊 通讯员 梁晨霄 吴云峰
【农村金融时报】
“累放‘惠农e贷’1.5万户、16.82亿元,惠及农民近7万余人;全行授信总额13.83亿元,余额8.46亿元,当年净增5118户5.5亿元;普惠领域贷款当年净增5.2亿元,其中普惠农户‘惠农e贷’2.8亿元。”这是自2021年以来,农业银行山西临汾市分行交出的答卷。这组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该分行金融助力当地老百姓致富、推动乡村振兴所做的努力。
创新贷款产品
农业银行临汾分行以“金穗惠农通”工程为抓手,辖内支行对接分片村委,由村支书或者村长任联系人,成立一支“三农”金融业务团队,通过召开现场会、适时开展系统操作培训,采取实地巡检、微信群交流等方式,密切与各村委的联系,加强对“三农”服务人员的培训学习力度,提升“三农”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树立好惠农通工程的品牌形象。
在此基础上,该分行号召全行“三农”服务团队深入乡村、社区、集市等区域,充分挖掘农村市场潜力,培育扩大县域高端客户群体,延伸农村金融服务半径,提高农村金融产品覆盖率,满足农民最基础、最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
“多亏农行去年秋季给俺们苹果种植户每户发放的5万元‘苹果e贷’,让我们果农的苹果穿上‘嫁衣’远销省内外甚至国内外,深得消费者的好评。这不,现在还不到苹果收购季,我们就收到了不少苹果订单。”一位黄河壶口岸边的果农说出了心里话。
据悉,为支持当地特色农业,该分行对接当地农业部门,紧抓上级行“下沉贷款审批权限、提高贷款授信额度”的机遇,着眼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链条,发挥“惠农e贷”具备的“新、快、准、信、简、惠”等优势,根据辖内不同地区的特色产业,创新开发相应的“惠农e贷”特色产品。例如洪洞的“养殖e贷”、吉县的“苹果e贷”、隰县的“酥梨e贷”、永和的“红枣e贷”、襄汾的“药材e贷”、曲沃的“蔬菜e贷”等一系列特色产品。
织牢惠农贷款的风险保障网
“我们村主要产业是中药材、小麦和生猪养殖,没有资金是制约发展的最大问题。自从与农行合作后,我们先后为村民争取到惠农贷款500余万元,50多户村民从中得到了实在的好处,特色产业都慢慢有了起色。”说起近年来村子里的变化,襄汾县南贾镇东张村村长郭振祥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该分行密切与当地政府、村委合作,按照“党建牵线、农行搭台、信用开路、金融惠农”的思路,走出了一条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为织牢惠农贷款的风险保障网,农业银行临汾分行抓要害、定方向,把住第一个关键点,就是村干部、村能人及村民致富带头人,由支行三农部门客户经理直接对接村委,与村委密切合作,由村委向农行推荐守信用、有头脑、干劲足的农户。
其次,该分行把住第二个关键点,即客户经理同村干部一起逐村挨户,走访采集信息,开展二次实地调查,这样一方面密切了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惠农贷款发放的精准性。
在具体工作推进中,该分行把住第三个关键点,即给发放出去的贷款再加一道保险锁,由村委会作为贷款的第一考察人,把村委会及相关推荐人纳入贷款体系,发现贷款有一户出现不良贷款预警,整村贷款拉响预警,直至整改解除。
用这种政企合作、资源共享的方式,既解了农民生产生活的资金之“渴”,又为贷款的发放和贷后管理提供了坚实保障,构建出了农户“想贷”与银行“敢贷”的良好格局。
创新银担合作方式
家住吴村镇的胡小壮从事养殖业10多年,他一直想扩大养殖规模,但手头资金并不宽裕,2021年6月份,农业银行尧都支行客户经理审核了胡小壮的相关情况后,为他申请了“金穗农担贷”担保贷款,很快50万元专门用于种养殖业的“惠农e贷”款项就到账了。
“总对总”批量担保是银担合作的新方式、新路径、新渠道。自从省分行与省农担公司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以来,农业银行临汾分行就快速响应,采取“农行+农担+农民”新型贷款模式,缓解了农户担保难、融资贵的问题,不断满足优质客户信贷需求。
在实际工作中,为更好地服务客户,改善客户体验,该分行与农担公司密切配合,通过深入调研、论证,不断优化合作的范围、流程、风险分担方式、互通机制、合作条件和合作产品,在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服务的同时,又提高了客户的授信额度,降低了融资成本。2021年,该分行通过与农担公司合作成功发放“惠农e贷-金穗农担贷”55笔,金额151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