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燕华
【农村金融时报】
银行和地方政府之间相辅相成。一方面,地方经济要加速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大力支持,金融活则经济活;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了,金融业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所谓银政合作指的是银行与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允诺向地方建设项目提供配套贷款和资金支持,而地方政府则提供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求双方由此构建起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共同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笔者认为,银行应从如下几方面进一步提升银政合作水平:
首先,应尊重市场,银政合作应按市场规律办事。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在不断走向成熟与提高阶段。尽管银行与地方政府已签署了合作协议,但在具体项目合作方面,金融机构一定要按市场规律办事,严格按照信贷政策要求和市场法则强化信贷审核和监管,对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坚决不予贷款。作为地方政府,加快投资发展经济没有错,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其次,应创新模式,开发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银行应根据市场需求,在政府引导与协调下,不断开发设计新的金融产品。同时,还可以采取通过投行业务等开辟包括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多个融资渠道。此外,应更关注地方政府所拥有的优质小微企业资源,借助地方政府的增信平台和信息优势挖掘产业链上优质的小微企业客户。这样既能有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又能最大限度地防避风险。如果新的信贷产品使银行面临较大风险,应建议地方政府出台风险补偿机制给予解决。
此外,应熔铸诚信,共同构筑征信环境。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因此银行也应讲诚信,牢固树立“地方发展我发展”的理念,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已任,不断增大信贷投入,为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为培育和增强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提高信息透明度,改善其融资环境,扩大信贷支持,银行还应做好以下三点:一是建议政府成立由各职能部门及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二是依法组织打击逃废银行债务和其他违法金融活动,加大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惩戒力度,积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积极利用数字化转型成果,搭建政银合作“桥梁”,与工商、人社、税务、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开展战略合作,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中小企业融资的“线上化、智能化、普及化”,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难度。
(作者单位:宁波镇海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