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长灵 通讯员 罗博文
【农村金融时报】
作为赣州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江西赣州市分行切实发挥“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作用,2021年累计投放各类贷款102亿元,贷款余额523亿元,比年初净增53亿元,以实际行动支持赣州打造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
让产业成为致富密码
走进赣州国际陆港,一片繁忙热闹景象,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木材正通过中欧班列、“三同”班列陆续运达,并将南康家具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几年前,由于进入门槛低,大量小作坊式企业野蛮生长,工厂规模小,产品质量差,南康家具一度成为低端产品代名词,产业发展踟躇不前。
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农发行赣州市分行以标准厂房建设为抓手,提供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累计获批家具厂房贷款17.7亿元,助力“低小散”向入规、入园、入标准厂房转变。特别是2021年,在营销龙回家具集聚区3.5亿元贷款项目时,该行创新采取“一体化营销模式”,14天内完成了项目调查、审查、审批、发放、支付工作,展现了“农发行速度”。从模仿到原创,从单一内贸到买卖全球,在该行的支持下,南康家具成为年产值超2000亿元的产业集群。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该行累计获批贷款104亿元,支持近5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筑巢引凤,招商引资。
让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赣州素有“世界橙乡”之美誉。对于如何科学管理170多万亩脐橙山林,让金灿灿的果子成为苏区百姓增收致富好途径,是当地亟需解答的课题。
年轻创业者李麟创办的江西裕丰智能农业有限公司,是以“智慧数据+无人机+人工智能”为基础,专业从事大数据平台搭建、智慧园区建设、无人机应用等为一体的国家高科技企业。近年来,该公司运用物联网科技,承接了赣南18个县(市、区)果业大数据服务项目,对全市脐橙果园开展普查,让赣南脐橙有了自己的“电子标签”。
“可是公司的钱主要用在科研攻关上了,采购传感器原材料的资金还有大缺口。”李麟说,“正当我们一筹莫展时,是农发行让我们看到了曙光。”了解公司资金需求后,农发行赣州市分行立即上门服务,开辟绿色通道,投放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解决企业资金难题。
创新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源动力。近年来,该行累计投放贷款43亿元,支持农业科技园、返乡创业园、智慧农业等重要农产品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截至2021年末,农业科技贷款余额达35亿元。同时,该行还积极支持江西弘一种业等省级“育等繁推一体化”种子龙头企业发展,助力打赢种业翻身仗。
让乡村变成秀美景区
游围屋、喝擂茶、看古戏……在赣州最南端的全南县雅溪古村,来自广东的游客正尽情享受着田园风光和亲身体验乐趣。而在几年前,村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垃圾遍地、河道脏臭,村集体经济几乎“空壳”。
雅溪村的蜕变,离不开农发行赣州市分行真金白银的支持。2021年5月,该行新一届党委成立后,创新提出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个领导、一个台账“四个一”攻坚模式,在了解到当地资金需求后,统筹调配全行业务骨干,成立工作专班,在责任领导的带领下,全面参与项目营销、贷款方案的设计、项目受理及入库、后续办贷各环节的协调沟通,及时破解业务推进难题,成功获批6亿元改善人居环境贷款,支持全南9个乡镇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工程项目。
“现在环境变好了,产业兴旺了,来雅溪游玩的客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谈起村庄的变化,雅西村支书颇为感慨。
近年来,该行围绕打造生态宜居美丽新乡村,累放改善人居环境贷款54.8亿元,推动赣南乡村朝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繁荣景象大步迈进。
让赣南仓廪更殷实
深秋的赣南田野,弥漫着丰收的气息。在中储粮宁都县直属库秋粮收购现场,三轮车的轰鸣声、农民的欢笑声、传送带的沙沙声合奏出丰收乐章。“不论是夏收还是秋收,农发行早早做好准备工作,让农民高高兴兴卖粮,我们踏踏实实收粮。”该企业负责人说。
为深入推进国家粮食市场化收购改革,确保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政策落地,农发行赣州市分行党委高度重视,以赣南粮食主产地宁都县为切入点,实施挂点联系行制度,4位党委成员多次带队赴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宣讲基金政策,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促成政府配套资金220万元顺利到位。所在县支行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上门服务20余次,为企业开立账户、收集资料、办理事项,并争取到最优惠利率政策。
2021年12月,该行成功向江西省和鑫米业有限公司发放全市系统首笔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贷款300万元,填补该项业务的空白。“农发行的服务非常好,我们企业切实感受到了至诚服务的温度。”和鑫米业总经理黄小忠感叹道。
仓廪实,知礼节。农发行赣州市分行把粮棉油信贷作为立行之本,2021年,累放粮棉油类贷款7.6亿元,其中发放市场化收购贷款1.8亿元,粮食收购市场份额超过50%,粮棉油类贷款余额30亿元。